唐朝是值得骄傲的时代,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勣、秦叔宝、尉迟恭,稍晚的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盛唐后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乃至后期的李晟、李塑父子,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然而,军事是个科学活、技术活,不仅要看将军打得多威风,还得看单兵的装备、兵团的配合及战术的运用,这些枯燥的东西,往往能反映出战争的真实面目 。
关于军队的装备,演义里的描述是极其粗线条的,或者说是不靠谱的 。例如《三国演义》,只有大将们叱咤风云、横扫战场的大场面描写,至于士兵穿什么、吃什么、带多少装备,那都是未知数 。《说唐演义全传》则开始涉及到军队基层单位,诸如薛仁贵,传说他当过伙夫,但是薛大哥是英雄,一心想着上战场厮杀,具体怎么做饭,一餐做多少量,也是笔糊涂账 。
历史是琐碎的,要了解它的真相,得去翻史料,比如对于唐朝军队的装备,《新唐书》的“兵志”就有记录 。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是民与兵合一的机制 。特点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多装备得自己掏钱购置,“皆自备” 。具体自备哪些东西呢?人均一张弓,三十支箭及一种叫胡禄的箭囊;横刀一把——一种佩刀,日本现在有完整样本 。
武器有了,还得有后勤装备,即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件 。当然,还有吃的:人均携麦饭九斗、米二斗 。此外,还有着装要求,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铠,骑兵还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铁甲,背上有长枪 。以上装备是不是都直接配置在士兵身上呢?根据记载,军队里有驮马 。这些装备在平时都储存在折冲府的军库里,当有军事行动时,再看具体情况进行发放 。
隋炀帝时期远征高丽,因为路途遥远,粮食运输艰难,所以每名野战士兵身上要负重好多天的粮食,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和战斗力 。也因此,有些士兵冒着杀头和饿肚子的危险,将粮食埋在地下 。如果是和平时期,这些府兵就配备横刀和弓矢 。个人装备如此,那么单位的配备情况又如何呢?唐初士兵三百人形成一个团,每五十个人组成一个队,每十个人组成一个火 。
火是一个很小的军事单位,但仍会配备六匹驮马,如果弟兄们实在差钱,可以用驴子代替驮马 。同时还有布幕、铁马盂、铲子、凿子、箩筐、斧头、钳子、甲床等各两件,锅子、火钻、盐袋、碓等各一件,马缰绳三件 。马盂是什么呢?据唐朝人李筌的《太白阴经》记载,它是一种盛食品的容具,有木制的,也有铁制的,容量为三升,能保温,“冬月可以暖食” 。
唐朝的军粮可能还是未脱皮的,上了前线,还得用舂米工具,这工具就是“碓” 。还有火钻这玩意,别以为这是取火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兵器,打仗的时候,在火钻上浇上油,点上火,直接往敌人阵地上扔,大约可以算是原始手雷吧 。此外,每人还配备一把锤子,象牙做的 。这锤子可管用了,可以用来开箱撬锁,类似瑞士军刀吧 。
这样看来,大唐王朝单兵的装备确实杠杠的 。而对于战马,政府是有补贴的,不是直接给战马,而是每个骑兵发二万五千钱,自个儿买马去 。如果战马过了服役年龄,就卖到民用市场上,用所得资金再买新的战马 。不过这战马会不会和机动车一样折旧,就不得而知了 。
当然,唐朝历时将近三百年,其军制也是在变化发展中,后来的情况如何呢?到唐玄宗的时候,由于拓边战争增多,原来的兵力明显不够用,于是改为募兵制 。唐朝募兵,首先身高是有要求的,20岁入伍,身高应该在五尺七寸(大约1.7米)以上,就算降低要求,也要在五尺以上 。
- 国外唯一的汉族自治区,自认炎黄后裔,一心想加入中国
- 中国最热血的广东人19路军在抗日上从不含糊!
- 三国是哪三国,三国指哪三国
- 中国神话传说上古凶兽九婴
- 刘辩:一国之君为何死后却被葬进了宦官的坟墓?
- 历史解密:汉这个国号,刘邦竟然很讨厌?
- 皇太子模式和太上皇模式:国家权力交接的四大模式
- 辽帝耶律洪基与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有何关系
- 三亚国际免税城入驻条件,三亚国际免税城到南海观音多远
- 曝杨门女将蒙骗中国历史上千年的惊人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