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喜欢狗马音乐漂亮衣服喜怒不形于色

前面已经引用了《三国志》对刘备的介绍 。我们再来看看《资治通鉴》 。《通鉴》写刘备出场是这样的:涿郡刘备,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年少时,父亲过世,家境贫寒,和母亲一起靠卖鞋子为生 。身高七尺五寸,双手垂下来可以过膝盖,两眼往侧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 。
少有大志,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 。曾和公孙瓒一起师从卢植,因此这时前往投奔公孙瓒 。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进攻青州,有功,公孙瓒就让刘备担任平原相 。刘备年轻时和河东关羽、涿郡张飞关系很铁;于是刘备就用关羽、张飞担任别部司马,分统刘备手下 。刘备和这两个人晚上就睡在一起,感情如同兄弟 。大庭广众之中,两人随侍刘备左右,一站就是一天 。追随刘备,不怕艰险 。
网络配图
常山赵云一次率领常山队伍来公孙瓒这里,公孙瓒问他:听说你们常山人都愿意跟随袁绍,为什么你一个人能够迷途知返呢?赵云说:天下形势混乱,谁也不知道前途如何 。老百姓如同被倒挂起来的受罪样子,所以欧文们想的就是寻找仁政,倒不是说我看不起老袁而特别待见您 。
刘备一见赵云,就认为他是个奇男子,好好结交一番,于是赵云就跟着刘备去了平原,为刘备支持骑兵 。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在《通鉴》这段文字之后写道:“刘备事始此” 。我们可以看出,《资治通鉴》描述的重点,第一是刘备的出身背景、相貌和个性的特征 。比如耳朵大或是耳朵靠前或双眼分布比较靠外侧,总之,其特点是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大耳朵,相貌不凡 。和我们这些看不到自己耳朵的俗人当然很不一样 。从小性格沉稳,话不多 。第二是他与关羽、张飞、赵云的关系 。如果和正史《三国志》的原文作一比较,可以看出,刘关张的关系等,也就是《三国志》述及刘备出场时所没有的部分,才是《通鉴》作者所特别要强调的地方 。
我们已经引述《三国志·先主传》中陈寿对刘备的个性特点的概括:“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这是《通鉴》撰写者面对的基本材料,《通鉴》是如何选取使用的呢?
前面的一些不大好听的话就删去不取了,比如删去“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等等,再加上“有大志”,删去“善下人” 。“有大志”是必然的,也可以从刘备儿童时代做游戏的故事中推断出来,这是旧时代看人的要点 。“善下人”一句删除了,应该不是一时疏忽或不慎遗漏 。
而是编撰者有意的省略,因为这与《通鉴》下文所记他与关、张、赵的交往有所重复,这些都是刘备“善下人”的实例 。“善下人”,就是善于以礼待人,甚至是屈己待人 。刘备善于以礼待人,不只是能为他出力的猛将,如关、张、赵之辈,就是一般流离失所的百姓,刘备也能表现出诚意,这在大动乱的时代是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也是他受到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
网络配图
《通鉴》在写刘备出场时引用了赵云的话,其中有“仁政”二字 。这两个字的评价出现在这里,体现了《资治通鉴》作者的匠心独具 。如果我们把刘备和曹操的特性加以比较,一为“仁德”,一为“智诈”,二人差别十分明显 。《通鉴》“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一句,《三国志》的《先主传》没有提及,卷《张飞传》说他,年轻时和关羽一起追随刘备 。
看来,司马光是把这句讲张飞的话改写后用于刘备了 。也许还有一种可能性,司马光的时代还能看到一些较早的材料,不过我们今天看不到了,尽管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张飞传》还说:关羽年长几岁,张飞把他当哥哥侍奉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关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故事传说的由来啦 。大家很容易拿小说的故事来评估历史,这本身也说明了《三国演义》是民间最成功的历史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