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宰相长孙无忌的故事长孙无忌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
【唐初宰相长孙无忌的故事长孙无忌的轶事典故有哪些】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 。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
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 。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 。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上元年间平反 。
长孙无忌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谏伐突厥
突厥与唐朝结盟后,政局混乱 。唐朝官员大都建议对突厥用兵,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萧瑀道:“若不出兵,会失去乘乱攻取的时机,但如若出兵,又会背弃盟约 。我们应当如何?”萧瑀建议出兵,而长孙无忌则道:“现在国家正息兵休战,等他们侵犯边境,才能讨伐 。突厥已被削弱,定然不会犯境 。若深入突厥腹地,我还没有看到必胜的把握 。我认为暂且按兵不动,保持信义,更为合适 。”太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
不言君过
唐太宗曾对侍臣道:“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很多,犯颜直谏的却很少,如今朕想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不要隐瞒 。”长孙无忌等人都道:“陛下没有过失 。”后来,唐太宗又对长孙无忌道:“人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可对我明言 。”无忌仍道:“陛下文治武功,让我们遵从都来不及,又哪里有什么过失可言 。”
支持晋王
唐太宗废黜太子李承乾后,曾将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李勣留在两仪殿,对他们道:“我三子一弟(三子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齐王李祐,一弟指汉王李元昌),都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苦闷 。”他扑倒在御床上,拔出佩刀要自杀 。长孙无忌等人惊惧不已,连忙上去抱住太宗,夺过佩刀,交给侍立在旁的晋王李治,并问太宗心目中的太子人选 。太宗道:“我想要立晋王为太子 。”无忌道:“臣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请将其斩首 。”太宗对李治道:“你舅父答应让你当太子了,你应当拜谢他 。”李治下拜 。太宗又道:“你们已跟我意见相同,但不知社会舆论如何?”无忌道:“晋王仁德孝顺,天下归心已久 。请您召集百官询问,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臣罪该万死 。”太宗遂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
唐太宗虽将李治立为太子,但对他的懦弱性情忧虑不已 。他私下对长孙无忌到:“你劝我立雉奴(李治乳名),但雉奴懦弱,恐怕不能守护社稷 。吴王李恪英武果断,非常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极力反对,太宗笑道:“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你才反对的吗?”无忌道:“太子仁厚,乃是守成之主 。而且储君至关重要,怎能多次更改 。请陛下熟思 。”太宗遂作罢 。
君臣情重
唐太宗曾得密表,称长孙无忌权宠过盛 。他把密表给无忌看,道:“你我君臣之间,没有什么可猜疑的 。如果我们都把听到的话放在心里不说,那么我们的思想就不能得到沟通 。”太宗还召集群臣,当众训诫道:“如今我的儿子年纪都很小,无忌为我立过大功,我信任他,就跟信任我的孩子一样 。关系疏远的离间关系亲密的,新朋友离间老朋友,这都是不合情理的 。这些挑拨离间的话,我一律不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