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订立的背景
澶渊之盟是北宋真宗年间和辽国签订的盟约 。所谓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而澶渊之盟也不例外 。北宋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既有积极方面,同时也有消极方面 。而纵观澶渊之盟订立的背景,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
澶渊之盟签订画面
公元1004年,辽圣宗在萧太后的支持下,亲自率兵南下,企图深入北宋领土 。当时北宋大臣们有的主张抗战,有的主张逃亡,宋真宗面对来势汹汹的辽军,一心想要南下逃亡 。而后在宰相寇准的极力说服之下,宋真宗才愿意前往澶州监督战势 。宋军在宋真宗的鼓舞下,在澶州城射杀了辽国一员大将 。辽国见北宋实力不凡,便主张议和 。当时宰相寇准一心想要借势打击辽军势力,但是宋真宗畏敌,便主张议和 。
在宋真宗强力主张议和之下,北宋朝廷便通过派遣官员前往辽国进行谈判 。双方经过半年时间协商,最终于公元1005年1月份签订合约,这便被称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订立的背景不仅与这次战事相关,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北宋朝廷一直妥协的结果 。
【澶渊之盟订立的背景澶渊之盟的内容是什么】澶渊之盟订立之前,北宋和辽国冲突不断,双方战争长达二十五年 。辽国一直想要占领北宋的燕云十六州,面对敌人的入侵,北宋只能防御 。自从雍熙北伐失败后,北宋对辽国心存敬畏,北宋由先前的主动攻击转为现在的被动防御,而面对步步紧逼的辽国,北宋最终只能妥协 。
澶渊之盟过程
订立澶渊之盟的导火索还得从公元1004年,辽国南下入侵北宋开始说起 。当时辽国不断骚扰北宋边境,当北宋由积极攻击转变为被动抵御时,辽圣宗亲自率兵攻入北宋境内 。辽军势如破竹,并俘虏了北宋朝廷云州观察使王继忠 。
宋辽议和图片
宋真宗得知战事后,想要南下逃亡,当朝宰相寇准得知后,劝告宋真宗北上鼓舞士气 。这时寇准想让杨嗣和杨业的儿子杨延昭等人率兵抗战,但是宋真宗没有采取杨延昭攻敌的建议 。宋军在宋真宗鼓舞下,在澶州射杀了辽军首领萧挞凛,大大挫灭了辽军的士气 。
此时,辽军陷入两难境地,虽然他们这次行军非常顺利,但是战线拉的太长,以致于粮食供给不足 。再加上辽军深入北宋境地,万一败给了宋军,那么辽军的损失不可估量 。在辽圣宗和萧太后的考虑下,他们想和宋军议和,恰好宋真宗也有议和之心,辽圣宗便让降将王继忠前往澶州表明辽国议和的决心 。
接来下,宋真宗便派遣朝廷官员曹利用前往辽国进行谈判 。因为双方都有和解之心,于是澶渊之盟过程只持续了不到半年时间,便签订成功 。宋真宗贪图安定,为了和辽国议和不惜花费重金,在曹利用的谈判之下,公元1005年1月份,宋辽两国正式签订澶渊之盟,盟约内容共有四条 。在澶渊之盟的约束下,宋辽两国和平相处百余年 。
澶渊之盟的内容
澶渊之盟是在北宋真宗年间与辽国签订的盟约,从澶渊之盟的内容来看,虽然北宋做出了很大让步,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北宋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换取了北宋百余年的和平,为开创仁宗盛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
澶渊之盟画像
公元1005年,北宋朝廷先后派遣王继忠与曹利用前往辽国进行谈判 。同年1月份,北宋与辽国签订合约,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内容共有四条,都是围绕双方的安定而展开的 。澶渊之盟的内容之一就是北宋和辽国是兄弟国,因辽国君主辽圣宗年幼,所以北宋真宗为兄长 。其次,北宋和辽国以白沟河为分界线,双方都要在此撤兵,如果以后有越界的盗贼逃犯,双方都不能藏匿 。
- 澶渊之盟北宋皇帝与宰相澶渊之盟的性质意义
- 北宋时期澶渊之盟签订原因是北宋军事积弱
- 金匮之盟简介金匮之盟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
- 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有什么关系
- 宋辽澶渊之盟:宋真宗议和导致辽国中心向南转移
- 宋辽澶渊之盟 宋辽
- 历朝历代皇帝的年号、庙号、谥号和尊号如何订立
- 海上之盟是什么时候的事海上之盟过程与结果
- 宋辽战争的结局后续: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 澶渊是哪里 澶渊是现在的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