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子孙葬送了大清最后的铁骑

道光五年(1825年),一个蒙古小王爷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来到了紫禁城 。道光皇帝甚是喜欢这位英俊强健、敦厚朴实的蒙古小伙,特旨赏戴三眼花翎,赐黄马褂,任命他为御前大臣 。
他就是铁木真弟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子孙--僧格林沁 。
僧格林沁,姓博尔济吉特氏,嘉庆十六年(1811年)生,同治四年(1865年)战死 。僧格林沁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蒙古贵族部落,但他的运气一直不错 。先是早年丧父的他被过继给嘉庆皇帝的女婿斋郡王,因郡王死后无子嗣,僧格林沁被道光皇帝钦定为郡王继承人,成了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 。
15岁时,曾格林沁来到了北京,不久便被裕郡王看中,将格格嫁个了他,僧格林沁就成为了皇家额驸,他的岳父,是康熙皇帝的兄长裕亲王福全的五世孙,有了如此身份,僧格林沁想不红都难 。
从19岁开始,僧格林沁出任各种显赫的官职 。道光皇帝对他一直宠爱有加,道光三十年(1850年),皇帝驾崩,40岁的曾格林沁被授予顾命大臣,咸丰皇帝即位以后,对这位比自己大20岁的表兄弟仍然很信任,将大清最精锐的军队交给僧格林沁掌管,并承担护卫京津地区的重任 。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王派遣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 。北伐军沿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等省一路北上,兵峰直指天津西南的杨柳青 。
咸丰帝闻听之后大惊,派僧格林沁率部迎敌,双方在天津西南的独流镇进行以一个回合的较量,太平军大败,清军首战告捷 。
面对骁勇的太平军,僧格林沁亲自带队冲锋,士气大振 。在一次次的较量中,太平军因孤军深入,又不适合北方的寒冷天气,三个月之后,退往直隶东光县连镇 。第二年,僧格林沁追击至连镇,在围攻了近是十一个月之后,北伐主将林凤祥和李开芳被俘,解往京城处死 。
至此,北伐军全军覆没,此战消除了清廷近在京畿的心腹大患,曾格林沁因为功大,被晋封为亲王,又加恩世袭罔替,此战以后,僧格林沁的威名震于海内 。人们将他和曾国藩合称为“南曾北僧” 。
太平天国的北伐刚刚平定,就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面对外忧内患的局面,僧格林沁向咸丰皇帝建议,撤回所有谈判代表,调用全国兵力,进行彻底抗战 。随后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口加强海防工事 。
咸丰九年(1859年),英法联军舰队率领十四艘舰艇北上进攻大沽口,遇到清军的顽强抵抗,英法联军此战遭受重创,舰队被击沉4艘,击伤6艘,俘虏2艘,余下的也请求投降 。
大沽口一役,清军获得了重大胜利 。但是英法联军并没有善罢甘休,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英法再次组队,派遣了25000人的远征军,舰艇200余艘,在北塘登陆,在强大的火力攻击之下,清军节节败退 。
咸丰皇帝赶紧派人前往乞和,在遭到英法联军拒绝之后,联军准备进攻北京 。
此时的僧格林沁手里有三万多精锐清军,9月18日英法联军先头部队由天津北犯 。僧格林沁早已严阵以待,两军对垒之际,杀伤敌军众多 。英法联军为了抵御强悍的蒙古铁骑,以数百支康格列夫火箭齐射蒙古勇士,在强大的火力面前,八旗和蒙古铁骑阵势混乱,纷纷后退 。
在失利的情况下,僧格林沁率部退入八里桥,以扼守进京的通道,随后,英法联军分三路向清军 阵地发起总攻,不畏死的八旗勇士们,奋不顾身冲往敌军 。
由于火枪装备有限,手持长矛、弓箭,只凭借一腔热血的勇士们在联军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下,纷纷倒下,随后联军的炮弹倾泻在八里桥清军的阵地上,僧格林沁部受到沉重打击,伤亡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