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明清竟曾发红头文件要求民众戒烟

【趣闻!明清竟曾发红头文件要求民众戒烟】烟草来自菲律宾
“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
中国有句老话叫“烟酒不分家”,但相对于酒在中国的悠久历史,烟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自明嘉靖年间(过去认为是万历年间)烟草由菲律宾(时称吕宋国)传入后,至今还不到500年 。
最早记录烟草进入中国的是明代姚旅所撰的《露书》 。书里有这样的文字:“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一名曰醺 。以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入喉……有人携漳州种之,今反多于吕宋,载入其国售之 。”
到明末清初,烟草已与酒、茶一样,成了时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费品 。清顺治六年进士方孝标谪戍今黑龙江的宁古塔时,就曾用当地种植的烟草款待来客,并在《吃烟》诗中称,“塞俗如同麻麦收,翠茎红蕊种三秋;沙畦薰焙传方法,上炕宾朋当款留 。”
网络配图
从史料上看,古人对烟草的嗜好甚至比今人还严重,这或许与古人对烟草的过度迷信有关 。古人并不仅仅把烟草看成是“提神”之物,而是作为一种“特效药” 。
烟草在进入中国的同时,还传入了一个为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当时,吕宋岛上淡巴国公主死后,被弃于野外,不成想,她在闻到烟草的香味后竟然苏醒了过来 。从此,被译名“淡巴菰”的烟草又有了神奇的名字“返魂香” 。
明末人姚可成辑《食物本草》中还有一观点,认为烟草能“当饭吃”,称“凡食烟,饥能使饱,饱能使饥,醒能使醉,醉能使醒,一切抑郁愁闷,俱可藉以消遣,故亦名忘忧草 。”
私贩烟草杀无赦
朱由检下诏“敕禁私贩至论死”
明清两朝都曾不止一次地发过“红头文件”,要求国民戒烟,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公共场所内吸烟 。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看到烟草的危害,曾两次颁布“禁烟令” 。《玉堂荟记》记载,“己卯,上传谕禁之,犯者论死 。”己卯年,即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朝廷发出的第一道“禁烟令” 。
网络配图
烟草与明朝灭亡的关系,当时还有一说 。明崇祯四年进士吴伟业在其撰写的《绥寇纪略》中记载,明熹宗天启年间,坊间曾流传过一首童谣,其中有一句是:“天下兵起,遍地皆烟”,这首童谣后被看成是预言明朝灭亡的谶语 。
在今天来看,“吃燕”与“天下兵起,遍地皆烟”不过是一种附会 。但是,烟草除有害国民健康外,还影响了社会稳定、干扰了国内正常的粮食生产和经济秩序,却是事实 。
红糖瓜子解烟毒
吸烟者“频频熏灼津涸液枯暗损天年”
如今的香烟盒多标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提示,早在清代,名医张璐已在其所著的《本经逢原》中提出:“岂知毒草之气,熏灼脏腑,游行经络,能无壮火散气之虑乎 。”清人陈淏子在《花镜》中也提出,烟草“久服肺焦,非患膈即吐红 。抑且有病,投药不效,总宜少用” 。
清代名医吴澄在《不居集·烟论》中甚至认为,“无病之人频频熏灼,津涸液枯,暗损天年”,对吸烟者提出了警告:“虚损之人,最宜戒此 。”
清代医学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一书里干脆将烟草列入“毒草类” 。清康熙三十年进士张翔凤在《种烟行》诗中即称,“吁嗟老农勿健羡,此物鸠毒奇莫居 。”
为此,古代医家还曾使用很多方法来消除烟草带来的危险 。《药性考》用“煎胡黄连合茶服之”,解烟毒;《医奥》以“黑砂糖合井水服之”,解烟毒;《景岳全书》中拿白糖来“解醉”;《梅谷偶笔》则认为红砂糖、甜瓜子可以解烟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