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第六位皇帝拓跋宏为什么英年早逝?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 , 献文帝拓跋弘长子 , 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 , 原名拓跋宏 , 后改名元宏 。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即位时仅5岁 , 公元490年亲政 。亲政后 , 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 , 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 。此外 , 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 , 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 , 制定官制朝仪 。孝文帝的改革 , 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 , 起了积极作用 。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 , 拓跋宏病逝 , 谥孝文皇帝 , 庙号高祖 , 葬于长陵 。
孝文帝拓跋宏 , 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 , 母为李夫人 , 皇兴元年八月戊申日(农历八月二十九日 , 公历公元467年10月13日) , 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宫[1] 。皇兴三年(469年)六月辛未日 , 被立为皇太子 。皇兴五年(471年)八月丙午日 , 受父禅即帝位 , 改年号为延兴[3] 。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 , 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 , 生母即被赐死 , 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
拓跋宏即位时年纪太小 , 由祖母冯皇太后执政 。公元490年(太和十七年) , 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 。由于拓跋宏自幼受传统的汉文化教育 , 待他长大后 , 便成长为一位内外皆受汉文化影响很深的皇帝 。在冯太后死后 , 拓跋宏将改革更往深推进一步 , 在政治制度和文化领域继续改造北魏 。
他先整顿吏治 , 颁布俸禄制 , 立三长法 , 实行均田制;然后于494年 , 以“南征”为名从山西大同迁都到河南洛阳 , 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 以汉语代替鲜卑语 , 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 , 改鲜卑姓为汉姓 , 自己也改姓“元” 。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 , 又参照南朝典章 , 修改北魏政治制度 , 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 , 处死太子元恂 。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 , 缓解了民族隔阂 , 史称“孝文帝中兴” 。
拓跋宏为何英年早逝?主要有四个原因:
其一 , 拓跋氏皇族有早婚早育的传统 , 拓跋宏之前的数代嫡祖 , 如景穆太子拓跋晃十三岁生文成帝拓跋濬 , 拓跋濬十五岁生献文帝拓跋弘 , 拓跋弘十四岁生孝文帝拓跋宏 , 皆在十多岁时便已生子 , 因年幼 , 精子质量不高 , 很容易造成后代遗传性先天不足 。同祖辈一样 , 拓跋宏也是早婚早育者 , 他十六岁生长子元恂 , 十七岁生次子元恪 , 而且在生元恪之前 , 还生有华阳公主、兰陵公主两个女儿 , 可见拓跋宏从十多岁时就开始涉猎后宫 , 宠幸女人了 。十多岁正处身体发育初期 , 这个时候过度行房事 , 很容易造成气血亏损 , 体弱多病 。
其二 , 早年经历 , 对拓跋宏身心影响很大 , 拓跋宏三岁丧母 , 十岁丧父 , 受过寒冬“单衣闭室 , 绝食三朝”的责罚 , 遭过“食中得虫秽物”的恐吓 , 挨过杖打“数十”的体罚 , 险些被权欲极强、生性猜忌的冯太后废黜 。亲生父母的痛苦死亡 , 在位前期的胆颤心惊 , 这一系列悲苦遭际 , 使拓跋宏的幼小心灵遭到严重打击和伤害 , 很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