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门三代名将却三代悲剧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历史上,西汉大将李广无疑是倒霉蛋的代表 。虽然他戎马一生、骁勇善战,在内外战场上屡立功勋,但却总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封侯之赏 。所以,很多人将李广的不幸,归咎于命运 。就像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中所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这里的数奇代表的就是命运不好 。
然而仔细阅读史书我们发现,李广的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运气不好,而是在于他自己的性格缺陷,那就是不懂得与“关系户”相处 。都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李广子孙丝毫不吸取前辈的教训,总在与关系户相处方面“栽跟头“,最终落得个灭族的下场 。
一:自古与“关系户”杠上的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秦汉时期著名的武将家族 。该家族精于战射之道,为国家贡献了无数能征惯战之才 。在秦国,陇西李氏以将军李信最为出名 。李信少年得志,深为秦始皇所信任,是秦国的主要将领之一 。
在秦楚之战中,秦王嬴政曾询问老将王翦,灭楚需要多少军队 。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不可!”然而秦王又转而询问李信:“你认为需要多少呢?”李信踌躇满志地回答:“二十万就够了!”于是秦王就派遣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讨伐楚国 。李信的军事行动本来十分顺利,楚军无不望风披靡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处于李信后方的秦将昌平君反了 。原来昌平君本是楚国公子,估计不忍见祖国灭亡,于是愤而叛秦 。
李信见自己腹背受敌,急忙回军攻打昌平君 。不想楚将项燕率领军队,突然猛攻李信部,导致秦军大败,七都尉死于乱军之中 。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遭受了少有的失败 。而领兵带队的,正是李广的祖先李信 。
李信的失败从根源上看,源于昌平君的反叛 。而昌平君虽然贵为楚国公子,但同样与秦国王室有亲 。他的母亲是秦国公主,所以是个十足的“关系户” 。于是乎,李氏家族与关系户们算是杠上了 。
二:李广父子与卫青、霍去病的死结
到了汉代,“世世受射”的陇西李氏转而为汉朝效力,其中以李广为佼佼者 。汉文帝曾经赞叹李广:“你没有生在好时代,如果你生在高祖刘邦时,至少能得个万户侯!”在刘邦打天下的年代,奉行的是“唯才是举”的原则,骁勇善战的李广自然能出头 。然而在汉得天下后,想封侯可就不是会打仗那么简单了 。只有“讲政治”、“会站队”的人,才能在统一王朝中如鱼得水 。而这种素质,自然不是李广所长 。
例如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李广在叛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斩将夺旗无所不能,按理说李广封侯是板上钉钉的 。然而,李广却私自收受了梁孝王刘武的将军印,这就可就犯了政治错误了 。要知道,梁王刘武是他的哥哥——汉景帝刘启的眼中钉 。李广收了梁王的印,汉景帝心里自然不痛快 。七国之乱平定后,李广竟然啥也没捞着 。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继位后,立即着手准备对匈奴的全面战争 。但是,汉武帝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汉军主力由谁指挥 。对匈奴作战,需要深入大漠几百里,甚至几千里 。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可谓是孤悬于外 。一方面,要掌管这支汉军,必须要有崇高的威望,否则难以镇住军中的兵将;另一方面,掌管这支军队的主将,必须是自己信得过的人,否则此人可能拥兵反叛 。想来想去,主将似乎只能是外戚,也就是皇帝母族、妻族的男子 。于是,汉武帝小舅子卫青就成了汉军主将的最佳人选 。
对于卫青这个骑奴、私生子出身的“关系户”,出身于良家子、心高气傲的李广未必看得上他 。在职场上,面对一个空降的干部,老员工们自然会感到不爽 。对于李广这个功勋卓著的老员工来说,更是如此 。像李广这种性格,又如何会与卫青搞好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