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战时期的留日学生受到怎样的监控?( 二 )

日本东亚振兴会在1944年多次组织留日学生参加“大东亚战争”慰灵祭,6月1日到明治神宫、11月5日到靖国神社祈愿“大东亚战争”胜利,9月17日悼念战死的海军大将中村良三 。
靖国神社
徐志民认为,这种强迫留日学生祭祀、悼念侵略者的行为,极大地刺激了留日学生的民族感情,甚至一些善意的日本学生也不愿留日学生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
不允许阅读《大众哲学》等进步书籍
七七事变之后,日方对留日学生的监视更加严密 。
“满洲国”留日学生会馆是中国学生相对集中居住的地方,会馆馆长是陆军少将,他有特别的钥匙,能进入全部房间 。有留学生回忆,白天上课的时候,他们进入房间,翻箱倒柜的调查,甚至留日学生半夜点灯准备复习考试,也要提前申请 。除此之外,日本特高警察利用学生外出上课的机会,偷入宿舍搜查更是家常便饭 。
1938年初,中日徐州大战,其中台儿庄之战最为激烈,日军局势相当被动,随时面临被歼灭的危险 。据徐志民考证,1938年4月,日本警视厅外事课(情报间谍部门)增加30名职员,名义上负责“中国留日学生思想运动”,实际是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思想监控 。
战时日本的一些学校图书馆和书店中,虽有关于马列主义的进步书籍,“但你中国人看,就是违法行为” 。
熊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的一名中国学生,仅仅因为阅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书,就被日本警察关押了好几个月 。
留日学生吴新与同学在神户港游玩时,偶遇一些中国劳工并交谈几句,随后即遭到日本警察的调查 。
伪满留日学生刘士衡被捕后,供出留日学生高世嘉是国民党员,结果他们都被杀害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随即发布《关于外国人旅行等的临时措施令》,对留学生的活动进行进一步管制 。中国学生出行,必须得到其所属警察署的辖外旅行许可证;居所最好不要变动,如若变动,须24小时内向所属警察署汇报变动后的地址;在会馆或宿舍居住者,搬离后,也须向原会馆或原宿舍登记新的住宿地址 。
诚如后来研究者所言:日本政府“对中国留日学生的管理从战前特定监视‘危险人物’,转到无差别监视方针” 。
留日学生张景柏后来回忆:四年半的留学生涯结束,“直到今天还总觉得有一个影子跟着自己 。”
对中国学生戒备和敌视
1945年,日本败相显露无疑,更多的日本人开始戒备和敌视中国留日学生 。年初在府中市榉木大道上漫步的中国学生陈一民与4名朋友,被日本人无端包围、殴打 。
受战争影响,日本与东南亚的物质通道被切断,日本本土物资匮乏,课程也无法继续,不少留学生提前回国 。汪伪政府派遣的第三批留日学生强烈要求回国,于1944年冬退学回国 。据徐志民考证,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初,在日本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尚有428人 。
1947年1月,国民政府颁布《留日学生之召回办法》,中国学生相继奉召回国,近代中国的留日史至此真正结束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举办留日学生甄审运动,仅450名留日学生申请,并提交登记表、保证书、学历证书和自传等,现有百余本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990年代,王奇生和周孜正等学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留日学生研究 。王奇生出版《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一书,周孜正发表论文《汪伪的留曰学生教育》等 。
(以上依据徐志民《敌国留学——抗战时期中国在日留学生的生活实态》一文内容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