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怎样夺得大权的?由钩弋之祸到垂帘听政( 五 )


七年(1857)五月,奕复授都统 。
九年(1859)四月,奕加授内大臣 。
十年(1860),英法联军再次大举入侵 。咸丰帝逃往热河,召回谈判不利的怡亲王载垣、尚书穆荫,命奕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督办和局" 。形势急转直下,英法纵兵焚烧圆明园,京师陷落 。奕不得不与英法签订了和约,即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随后又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奕奏请议处,咸丰帝发下上谕:"恭亲王办理抚局,本属不易 。朕深谅苦衷,毋庸议处 。"表示对奕的理解 。
但是,北京从此便形成了以奕为首的北京集团,这里包括大学士桂良,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周祖培,吏部尚书全庆和军机大臣、户部左侍郎文祥 。
十二月,鉴于外事频繁,奕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这是办理一切涉外事务的总机关,是与世界接轨的具有近代性质的外事机构 。咸丰帝采纳了奕的建议,并任命奕主持总理衙门 。
奕在办理和局的过程中,得到外国人的好感,认为可以说得通 。但却引起了远在热河的肃顺、载垣、端华等重臣的嫉恨,由此加深了咸丰帝对奕的猜忌 。
北京方面关于咸丰帝病重或驾崩的谣言,在朝野上下扩散 。同时又产生了另一个很能蛊惑人心的谣言:英法联军认为咸丰帝不守信用,企图用同他们接触较多的恭亲王奕代替咸丰帝 。这个谣言不会不传到咸丰帝的耳朵里,肃顺们也不会不借机狠进谗言 。这样,本有嫌隙的奕奕两兄弟之间的隔膜就愈益加深了 。为了打破肃顺集团对咸丰帝的包围,奕屡次奏请亲赴热河行在 。但此时的咸丰帝对奕已经抱有很深的成见,不想见他 。就这样,直至咸丰帝病逝,奕也没能踏足热河行在 。
咸丰帝的遗诏,使京城内外、朝野上下,大吃一惊 。他们没有想到,在顾命八大臣之中,竟然没有恭亲王奕 。顾命八大臣中,任何人的血缘关系也没有奕和咸丰帝这么近 。奕身肩重任,与洋人谈判,却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真是匪夷所思 。这样的遗诏,简直不可思议 。更有甚者,肃顺集团又借助幼帝载淳的名义发下上谕,命奕等"在京办理一切事宜,无庸前赴行在" 。连恭理丧仪也把奕排斥在最高领导层之外,既借以贬低奕的政治威信,并割断奕同两宫皇太后的联系,以便从中控制 。
恭亲王奕并没有因为自己被排斥在顾命八大臣之外而灰心丧气 。他在密切注视着热河行在的蛛丝马迹 。
恰在此时,两宫皇太后把目光投向了远在北京的恭亲王奕 。她们知道,如想搞垮危及自家皇权的肃顺集团,必须依靠恭亲王奕 。
两宫皇太后深知,恭亲王奕是她们惟一的依靠 。她们决定,召见恭亲王奕 。
两宫太后已经忍无可忍了,她们本来想向北京派出密使,直接同恭亲王奕联系 。但思忖再三,感到既不安全,又耽误时间,就采取了密信联络的方法 。
秘密的信函往返,是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互通情报的基本方法 。发信之地是方略馆,所用信封是方略馆的公家信封 。方略馆的信函传递是保密而快速的 。
西太后的妹妹是醇郡王奕的福晋,奕是奕一党 。因之,两宫太后通过西太后之妹,把欲速见奕的想法告诉了奕 。奕再把这个信息转达给其亲信某军机章京 。这位军机章京用密札方式,将此信息传递给在京的奕党人军机章京朱修伯 。朱修伯转给了文祥,文祥直秉奕 。
奕拆阅了密信,在赴热河之前已经完全掌握了两宫太后的真实意图 。
本来,在北京的奕对咸丰帝的遗诏就满腹狐疑 。北京集团的人们愤愤不平,也跃跃欲试 。恰逢两宫太后来信传见,奕知道,机会来了 。他做好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思想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