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民鱼塘边发现古董石碑有300多年历史



近日 , 有市民在白云区均禾街清湖村二社祠堂门口的鱼塘发现一块碑刻 。经均禾街文化站以及白云区文化遗产办公室负责了解 , 初步认为该碑刻内容有助于清湖村村史的研究 。
鱼塘石阶现石碑
据悉 , 这块石碑高1米余 , 擦去灰尘 , 碑上文字显露:“……不得乱砍竹木 , 如有抓获 , 罚银十元……” , 落款为清湖村十八社 。
“这块碑刻在二社祠堂门口的鱼塘石阶发现 , 我们觉得这不是一块简单的碑刻 , 于是汇报给村委 。”村民李叔说 , 根据碑刻内容分析 , 碑文或为清湖村的乡规民约 , 从落款“清湖村十八社”可看出 , 清湖村曾非常强大 , 有至少18个社 。如今的清湖村 , 仅剩7个社 。
【广州市民鱼塘边发现古董石碑有300多年历史】根据《新市镇志》记载(清湖村原属新市镇):清湖村先民于南宋时期从南雄珠玑巷迁到花县 , 而后再由花县迁入清湖村 。该村主要以李、黄两姓为主 , 目前已有近800年历史 。该村在明朝的时候叫做大清湖 , 到了清朝的时候 , 因避“大清”之讳 , 遂去掉“大”字 , 更名“清湖” 。


据记载 , 清湖村旧时位于官路附近 , 建有航路通往流溪河 , 明朝时居住人口一度超过两万人 , 当时有“大清湖 , 小广州”的说法 。后因村民参加“反清复明”活动 , 清湖村遭清政府“散村” 。
待研究后再决定是否申报文物
采访人员从白云区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处了解到 , 民间传说中清湖村曾村域面积大、人口众多 , 如果相关说法属实 , 当时清湖村为了加强管理 , 立下乡规民约 , 那么这块碑刻对研究清湖村的村史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 , 根据该碑刻落款“清湖十八社”推测 , 这块碑刻立于“散村”前 , 约在明代至清初之间 。该碑刻有望佐证明清以来流传的“大清湖 , 小广州”说法 。
目前均禾街已要求清湖村将碑刻内容进行拓片 , 并邀请专家进行研究 。白云区文化遗产办公室负责人说:“将视专家研究成果确定是否申报为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