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太子朱三太子必死的原因:成反清复明的旗帜( 四 )


两年后(康熙四十七年)阴历四月初三,李方远正与家中与张先生下棋 。突然,本地官吏调发大军,如临大敌,将李方远团团围住 。兵丁破门而入,将李方远和张先生二人捆绑起来 。
李方远勃然大怒,呵斥说:“我是致仕家居的官宦,你们怎么能这么无礼?”
地方官理都不理李方远,逼问张先生:“说,你是何人?”
张先生淡淡地说:“我乃前朝皇子、定王朱慈炯 。”
朱慈炯一生的经历满纸辛酸,充满传奇色彩 。
根据朱慈炯当日的口供,当年李自成农民军战败西撤的时候,朱慈炯被一个姓毛的农民军将领带往河南 。这个毛将军把战马卖掉,买了耕牛,种田过活,带着朱慈炯隐居起来 。清朝建立后,对李自成的部下将领追查得很紧 。毛将军最后抛弃朱慈炯,不知道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当时朱慈炯只有十三岁,盲目地往南流浪 。冥冥之间,朱慈炯逃到了祖先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 。在凤阳,朱慈炯遇见一个王姓老乡绅 。王先生知道朱慈炯是明朝皇子后,冒险收留他在家 。朱慈炯因此改姓王,躲过了清朝最初的搜捕 。几年后,王先生病死了,朱慈炯就找了一座寺庙出家 。长大后,和尚朱慈炯四处云游 。一次云游到浙江,在古刹中遇见一位姓胡的余姚人 。胡先生很赞赏朱慈炯的才学,就把朱慈炯邀请回家,让他还俗,还把女儿嫁给了朱慈炯 。于是朱慈炯就改姓张,入赘胡家,长期隐居下来 。
朱慈炯经过了这么多的坎坷,早已经把父皇崇祯皇帝分别时报仇复国的嘱托抛到爪哇岛去了 。他只想做个普通人,安安静静地过完一生 。朱慈炯在余姚安家后,生下了六个儿子 。时间长了,家里人知道了朱慈炯的真实身份 。一家人都生活在阴云之下,不敢声张 。朱慈炯也不敢在家里常住了,化名王士元、何言咸等,经常往返于山东、两江、浙江一带,以教书糊口 。李方远就是朱慈炯在一次游荡途中认识的 。
朱慈炯是无欲无求了,可各地的造反者和野心家还是经常盗用他的名号 。浙东的宁波、绍兴二府交界处的四明山一带有一股反清力量,首领是张廿、张廿二 。他们就以拥戴朱三太子为号召,又亮出大明天德的年号,在四明山一带和清军展开游击战争 。江苏太仓的一念和尚也拥戴朱三太子发动起义,与四明山的友军遥相呼应 。造反者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影响很大 。朱慈炯怕引火烧身,在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举家迁到了湖州府长兴县 。当年十一月,江浙一带官府加紧缉查朱三太子,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朱慈炯选择了抛弃家眷,只身出逃 。
四明山和太仓的造反者很快就被清朝官府镇压下去 。朱慈炯的真实身份也被告发,官府赶往湖州长兴县逮捕朱慈炯的儿子和孙子,朱慈炯的妻女六人在家上吊自杀 。抛家弃子的朱慈炯成为官府的通缉犯 。而朱慈炯自出逃后,用“张用观”的名字在山东汶上李方远家隐匿躲藏起来,直到两年后被抓 。
朱慈炯被捕后,押回浙江审讯 。康熙皇帝非常重视“朱三太子案”,派侍郎穆丹作为钦差大臣前往杭州负责审讯 。钦差穆丹和两江总督等高官亲自出面审讯朱慈炯 。
问:“现在江南有两处叛逆谋反案,都说要扶立你为帝,恢复明朝 。你知罪吗?”
朱慈炯答:“我今年已经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哪还有力气造反啊?再说,我不在三藩作乱时造反,却在如今太平盛世造反,于情理不通 。我平日对占据城池、积蓄屯粮、招买军马、打造盔甲等事情一无所知,从无参与 。还有,我曾在山东教书度日,那里距京师很近,如果我有反心,怎敢待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