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多丑女不为人知选妃内幕

清代的后宫 , 上至皇后 , 下到宫女 , 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 。旗人 , 是清朝独有的 。因此 , 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后宫粉黛的制度 , 也是清代独有的 。但是因为挑选标准的标新立异 , 更加重女孩的出生门第 , 选拔时根本不计相貌 , 当今人看到那些保存下来 , 为数不多的皇宫照片时 , 只能遗憾叹息 , 大清朝的皇宫里怎么就见不到美女呢?
三年一度的选秀开始后 , 各旗选送的秀女 , 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 。由于众多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 , 官宦人家尚有车辆 , 而兵丁之家只能雇车乘坐 。因此 , 乾隆时规定:“引看女子 , 无论大小官员、兵丁女子 , 每人赏银一两 , 以为雇车之需 。……此项银两 , ……着动用户部库银 。”秀女们抵达京城后 , 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 , 坐在骡车上 , 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安排次序 , 称为“排车” , 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的次序 。


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戚 , 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 , 最后是本次新选送的秀女 , 分别依年龄为序排列 , 鱼贯衔尾而行 , 车树双灯 , 上有“某旗某佐领某某人之女”的标识 。日落时分发车 , 入夜时进入地安门 , 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 , 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 , 按顺序进入顺贞门 。秀女们乘坐的骡车则从神武门夹道东行而南 , 出东华门 , 由崇文门大街北行 , 经北街市 , 然后再经地安门来到神武门外 , 这时 , 已是第二天中午了 。初选完毕的秀女们在神武门外依次登上她们来时所乘坐的骡车 , 各归其家 。这种井然有序的排车法 , 是嘉庆年间的一位名叫丹巴多尔济的额驸发明的 。
当应选的秀女们在神武门外走下骡车后 , 先由户部司官维持秩序 , 再由太监引入宫中 。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 , 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 。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 , 根据各旗参选秀女人数的多少进行搭配 。通常是五六人一排 , 供皇帝或太后选阅 , 但有时也有三四人一排 , 甚至一人一排的 。如有被看中者 , 就留下她的名牌 , 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 , 就撂牌子 。然后 , 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 , 复选而未留者 , 也称为撂牌子 。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 , 还有两种命运:一是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于皇宫之中 , 随侍皇帝左右 , 成为后妃的候选人 。如果成为后妃的候选人 , 手续会更为复杂 , 初次“引阅”之后 , 屡屡“复看” , 有“记名”的 , 这是被选中留牌子的;有“上记名”的 , 这是皇帝亲自选中留牌子的 。最后 , 还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 , 在留宫住宿的秀女中选定数人 , 其余的都撂牌子 。
当“秀女”二字映入人们眼帘时 , 人们的直觉是秀女应有沉鱼落雁之貌 , 然而 , 靓丽的容貌是否是当选秀女的主要标准呢?这里有一张清末应选秀女的照片 , 似乎很难将这些面孔与任何一个表述美貌的词汇联系起来 , 非但如此 , 少女们爱美的天性也成了非分之想 。清朝明确规定 , 八旗秀女阅看时 , 必须着旗装 , 严禁时装 。而且 ,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 , “好色”也是极不名誉的 , “美女祸国”从来都是帝王和他们的大臣们翻云覆雨的护身符 , 因而这一标准总在若即若离、讳莫如深的扑朔迷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