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淡水鱼水质怎么调?

养淡水鱼水质怎么调?
我们常提到所谓的「水质」,一般来说包含多项物理性、化学性与生物性的特性 。不过,普遍被认为跟淡水观赏鱼类饲养关系较大的主要有「酸碱度」、「水温」、「溶氧」、「含氮营养盐浓度」、「硬度」与「碱度」等;另外,对于使用自来水来饲养鱼类的饲主而言,水中的「氯」同样也是需要了解的水质项目之一 。
水产养殖调水养水技术?
定期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动物塘中残饵、污物较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以养鲢、鳙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以养草、鲤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养殖动物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 。夏季时养殖动物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02定期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 。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闷热天、气压低的天气不可搅动 。03用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要在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应在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 。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1-3时开机增氧 。04适当追肥
适当施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养殖动物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氮磷等元素,形成物质循环,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 。05使用生物制剂

养淡水鱼水质怎么调?

文章插图
一些不清淤的池塘淤泥很厚,有害生物滋生,用一些底改产品配合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产品,可以有效保持水质清新 。06使用生石灰等化学药物
改良一些养养殖动物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 。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 。养殖动物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毫升-0.5毫升 。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或芽孢杆菌类抑制 。07套养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移植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如套养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几率 。08移植水生植物
【养淡水鱼水质怎么调?】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养殖动物塘藻类等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 。养殖者可根据养殖动物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养殖动物腥草、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溶氧水平 。
水产养殖水质怎样调节?
养淡水鱼水质怎么调?

文章插图
1、适时适量进行追肥 。无论饲养何种鱼的静水池塘,都应保持一定种群数量的浮游植物并能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并可吸收氨氮以降低对鱼类的危害 。追肥一般使用化肥,追肥量以少量多次为好,并要特别注意对磷肥的使用 。在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7一10天追一次肥,每亩可追施尿素0.5一1㎏,磷肥0.5一1㎏,在高温季节也可单独施用磷肥,每次每亩1一2㎏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2、经常加注新水 。向池塘经常注人新水,是改善池塘环境、保持良好水质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措施 。春季池塘浅注水,秋季加深池水,还是提高池塘水温和延长鱼类生长期的措施 。向池塘加注新水,不仅可以增加溶氧、营养盐类及微量元素,冲淡代谢毒物的浓度,还可扩大鱼类的生活空间,相对较低鱼类的密度,防止池水的老化 。在早春和晚秋,一般每15一2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一30㎝,但在鱼类生长旺季每7一10天就要注水一次,每次可注水10一20㎝ 。具体的注水时间和注水量,还要根据池水的肥度、鱼类浮头情况和池塘水位的变化等,灵活掌握 。凡是有条件的池塘应多注几次新水,对调节池塘的水质和提高养鱼的产量起很大的作用 。3、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 。增氧机的类型虽很多,但都是通过搅水、曝气等作用造成池水对流,提高溶氧和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