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秘史:宰相之女为何如此好色偷看男人( 二 )


李渊听罢外甥女叙述,浑身顿时筛糠,以为表弟怀疑他有异心,干脆天天借酒买醉,然后又行贿受贿自己糟蹋自己,用这办法消解杨广对他的猜忌 。
李世民有了这个想法,满怀雄心要为李氏创不世之鸿业,而作为太原留守、地方军政大权在握的李渊,却是个小富即安的人,犹豫不决 。后来,李世民托朋友——晋阳宫副监裴寂,使了个美人计,李渊黑馒头塞住口,没话说了 。勉强答应但却迟迟不动,直到李世民拟好了一个详细周密的起义计划,李渊还是下不了决断,一边的李世民直想跳蹦子 。严重的是,一度李渊又扬言要将率众闹事的儿子抓去送交朝廷 。可过没多久,见儿子受众人拥趸,有成事之望,李渊忽又变卦说:“吾爱汝,岂忍告汝耶?”你是我亲儿子,我疼爱还不够呢,咋会去告发你!
李家军西进到贾胡堡这个地方,听说朝廷的两万人马屯集霍邑,在将军宋老生的指挥下待命阻击 。这时偏赶上天下阴雨,军粮也快吃完 。李渊胆小怕事的老毛病犯了,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准备带兵返回太原 。李世民见状,当即就跟老爸急眼了:咱是为救天下苍生于水火,无论如何要克服一切困难先入咸阳,再图号令天下;眼下遇上这么大点麻烦你就嚷嚷着回去,人心不就散了?谁还敢跟着你干?再说了,这会子你逃回太原,让人看着不就是一般小贼寇吗?你想保全,这阵子还保全得了吗?
遭儿子这一通责问,李渊仍想收手不干回太原 。
毕竟李渊是老爸,大将军府的头把交椅属于他,李世民再有抱负,一时也难为无米之炊,见老爸那龟缩熊样,世民扭身退出军帐仰天号哭 。哭声传进帐中,李渊让人把儿子叫进来,问:你这样子干什么?李世民抹一把眼泪,正告老爸:咱是正义之师,“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眼看照你这样子做死到临头我能不哭吗!


李渊似乎这才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那就继续干吧 。
不是李世民,李渊到此既已望而却步了,哪来的后来的大唐王朝!《旧唐书》所谓的“不有圣子,王业殆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二小子他妈的还果真有眼光,李渊最终顺利赶隋恭帝走人,黄袍加身,建立大唐 。这时他对几个儿子的分工封赏很好玩 。太子归老大李建成,这别人没闲话好说;三儿子李玄霸封卫王,四儿子李元吉为齐王,符合常规;老二可咋办呢?论霸业是这小子出主意出力气弄成的,何况这会子各方纷争、战火仍未息,还得靠他呢 。所以,李世民受封秦王的同时,担任尚书令,政事你管,老子享清闲,后又加授太尉、陕东道大行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再加封天策将军,兼任司徒,“位在王公上”——老子对你小子够意思吧?
高看了二儿子,但也不敢慢待将来的天子太子建成和其他儿子,李渊的平衡术玩得驾轻就熟,他特意安排建成和元吉住得离自己近些,走动方便些,世民住承乾殿,太子居东宫,元吉住在爸爸身边——武德殿后院,借助元吉,太子建成与四弟经常和父皇随时见面 。
家业大了,利益和话语权的驱使,内讧随之就出现了——这是千古定律 。
三个儿子尤其是太子建成与二弟李世民渐生嫌隙,猜忌日益加深,而李渊合稀泥和事佬的做法,甭说消除兄弟之间的隔阂,往后瞧,矛盾愈演愈烈,直至不共戴天 。
太子建成觉得二弟世民名望人气越来越大,要盖过自己,又据小道消息,明明他这个太子好生生活着,听说老爸在私下里应承要择机改立二弟为太子 。建成坐不住了,先是联手四弟元吉,拉上几个父皇的嫔妃,隔三差五到李渊面前编排世民的不是 。一计不成,太子铤而走险,私召四方骁勇和长安恶少,凑了两千多人,准备提前夺权 。事与愿违,消息泄露,李渊一听,浑身直冒冷汗,你小子,这就打起了老子的主意,着人召太子来见,同时对二儿子世民说:太子的爪牙你去带兵收拾,回头太子就换你来做!当下表示要废掉建成,贬其为蜀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