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能力俱佳的旧大臣为何救不了旧中国?

湘帅之殇!在晚清七十年的历史上,真正得到历史好评的大臣其实并不多,而享有前后“湘帅”之称的林则徐左宗棠,无疑属于凤毛麟角 。他们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几乎属于完美之人 。
就拿林则徐来说,品行为海内外钦敬 。当时跟他打交道的一个外国对手都承认,林则徐与同时代的清朝官吏很不一样,“他似乎完全没有徇私舞弊的积习” 。
网络配图

然而,这样一个完美的士大夫,为何没有挽救国家命运?
关于林则徐,史学家蒋廷黻有句着名评价:“他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中国传统儒家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论,林则徐无可挑剔 。他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对国家对君主赤胆忠心 。
但是,他归根结底属于“旧大臣” 。中英战败失败后重新被朝廷启用的林则徐,充当的是一个灭火队员作用,在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任上,他干的事主要是,扶贫救灾和平息群体事件 。终其任期,他既没有公开承认中西差距,也未曾倡导改革 。
什么是旧大臣?什么是新士大夫?我们可以展开林则徐的身后事继续诠释 。
林则徐死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路上 。但是,在他之后,自有后来人 。曾国藩、左宗棠这些以平息太平之乱起家的人,都可以视为林则徐的衣钵传人 。
尤其是左宗棠,早在其籍籍无名时,就得到林则徐的器重 。林则徐临终前,还不忘向朝廷写举荐信,大力推荐这位得意后生 。所以,左宗棠至少在精神层面,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林则徐接班人 。
那么这位接班人,是怎样挽救国家命运的呢?与号称“大清中兴之臣”的曾国藩一样,左宗棠对于奄奄一息的满清政权而言,也实可谓“大救星” 。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出现,本来将要缩短满清政权的寿命,而曾国藩左宗棠们的出现,至少又让这个政权苟延了半个世纪 。尤其是左宗棠,不仅在平息太平天国方面屡立奇功,而且还在新疆保卫战时,破天荒地取得了对沙俄代理人的完胜,可以说,没有左宗棠,就没有中国新疆 。从这点上说,左宗棠没有让先师林则徐失望,没有让俄国将中国的西北疆全部吞噬 。
然而,“中兴之臣”还是有些言过其实,因为毕竟清廷“大势已去” 。而左宗棠终究没有彻底做到“挽狂澜于既倒” 。鸦片战争之后有甲午战争,洪秀全之后有孙中山,大清的“中兴”,其实质是“勉强支撑”,终究难免一死 。
网络配图

为什么林则徐及其接班人,只能延缓清政府的死亡、而无法真正振兴大清?
不妨从左宗棠的眼力上寻找答案 。
在晚清行将就木时刻,左宗棠与并行的“湘帅”曾国藩给出的“救国之道”同出一辙——认为治理天下的办法,在于如何运用孔孟的“王道”(指儒家的三纲五常)和法家的“霸道”(指法家的刑狱杀罚一套暴力镇压工具) 。提出盛世用“王道”,乱世用“霸道”,平时互为参用 。可见,所谓“救国之道”还是没有脱离荀子思想——“将儒法二家的统治思想加以结合”范畴 。
左宗棠在镇压起义时,与曾国藩一样,喜欢大开杀戒,甚至达到滥杀地步 。就是出于信奉“乱世用重典” 。在对外关系上,他们主张凡事以“孔孟之道”应对,显然,这也是老调重弹,无外乎儒家“怀柔远人”春秋大梦 。
正如林则徐的禁烟不能阻止大清王朝颓废一样,左宗棠曾国藩的“救国之道”也不可能挽救大清王朝走向灭亡 。一切跳不出中国旧文化旧制度的理论,都不可能让中国出现质变 。19世纪末叶,中外有识之士早已经看出,中国旧制度旧文化已到穷途末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