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 。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 。咸丰六年(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即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崩逝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后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 。同治帝即位后,首度垂帘听政 。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 。1908年,光绪帝崩逝后,即日尊为太皇太后 。
1835年11月29日慈禧太后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
1835年11月29日(农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
1852年慈禧太后入宫,赐号兰贵人
1852年慈禧太后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
1856年慈禧太后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11月2日慈禧太后发动祺祥政变
1861年11月2日,慈禧太后联络恭亲王奕訢在北京逮捕肃顺等八大臣,发动祺祥政变 。这次改变,是一次最高统治集团中争夺执政大权的宫廷政变,但从政变时加给肃顺等人的“不尽心和议”的罪名和政变后那拉氏、奕訢等人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来看,它还标志着清政府向半殖民地政权的转化 。
1861年12月2日慈禧太后改年号“同治”,垂帘听政
1861年12月2日,改年号“同治”,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 。执政初期,她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 。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 。
1872年载淳已17岁慈禧卷帘归政
1872年,载淳已17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 。慈禧为了享乐,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此机会让太后离宫居住以摆脱慈禧干预朝政,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修复耗资甚巨,同治帝坚持开工,引起奕訢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对,同治帝竟将他们全部革职 。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这一决定 。
1875年1月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帝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 。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1884年4月8日慈禧发动甲申易枢朝局之变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的一生经历了什么?】1884年4月8日,慈禧发动甲申易枢朝局之变,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开始西宫独裁 。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1898年9月21日,,慈禧幽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的瀛台,并假光绪帝名义,发布吁请太后训政的诏书 。旋又捕杀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通缉康有为、梁启超,罢免维新派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等数十人,废除全部新政 。戊戌变法遭到顽固派的极端仇恨,自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推行变法起,顽固派即开始策划政变,推翻新政 。
1900年1月24日慈禧立端王载漪子溥隽为大阿哥(皇储)
1900年1月24日,以光绪帝名义颁诏,称其不能诞育子嗣,立端王载漪子溥隽为大阿哥 。诏下后国内舆论哗然,上海绅商各界和维新人士联名通电反对,并号召各省抗争 。各国公使提出警告,拒绝入贺,废主计划被迫搁置 。以旧历计,时在光绪二十五年已亥,故称“已亥建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