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总设计师竟是一汉人没有他就没有那强大的大元帝国

一说起古代神机妙算、能掐会算的神人,大家估计马上会想起叁国时期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和朱元璋的谋臣刘伯温 。诸葛亮是被罗贯中的小说《叁国演义》神化了,什么「空城计」、「草船借箭」、「叁气周瑜」都是虚构的,但不可否认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
刘伯温更神,他被民间神话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神人,其实刘伯温的主要成就是在风水上和文学成就上 。而风水就是基于《周易》,也就是说刘伯温是研究《周易》这本书研究得比较多罢了,再加上他是进士出身,所以颇有文采,最后写成了集合了赋、骚、诗、词1600余首的《诚意伯文集》 。
虽然朱元璋多次称刘伯温是「吾之子房也」,但说良心话,刘伯温和张良还有差距,张良能在功成名就后全身而煺,而刘伯温却做不到 。所以说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智谋超人的牛人,但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人!
但忽必烈时期还真有一位能掐会算的牛人,论智谋他比诸葛亮和刘伯温还牛,他以汉臣身份深得忽必烈赏识,最后成为了元朝的总设计师,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元朝的98年江山!他是谁呢?他就是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
刘秉忠自幼聪颖,八岁就能日诵文数百言,后来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博学多才 。刘秉忠对于书是无所不读,他尤其深入研究了《易经》和《经世书》,所以他对天文、地理、律歷、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简直堪称能掐会算 。看来但凡古代能掐会算的神人都是要读好《易经》啊!
就是因为刘秉忠这么出色,所以才会被忽必烈一眼相中,继而成为忽必烈的首席智囊 。刘秉忠在未遇到忽必烈这个伯乐前,是个南堂寺的高僧,所以他的法号还是藏春散人 。刘秉忠跟随忽必烈后,尽心儘力辅佐忽必烈,刘秉忠是以天下为己任,但凡国家大小事务,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所以忽必烈如此评价刘秉忠:秉忠事朕叁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险艰,事有可否,言无隐情 。又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不得与闻也 。其中「又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这句也透露出刘秉忠擅长阴阳之术,能掐会算,深得忽必烈欢心!
这么高的评价是刘备没有对诸葛亮说过的,也是朱元璋没有对刘伯温说过的 。由此可再见,刘秉忠能掐会算的本事高于诸葛亮和刘伯温!刘秉忠不仅自己受宠于忽必烈,他还向忽必烈推荐了一大批的汉臣,这些汉臣也都在后来成了元朝的名臣,成了汉朝的嵴樑 。
刘秉忠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忽必烈的元朝设计了一整套系统的典章、礼乐、法度等管理制度,比如订立朝仪,制定官制,朝见皇帝礼节、百官的服饰及俸禄等等,就连元朝的国号也是忽必烈採取了他的意见,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 。不止是这些,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也都是由刘秉忠辅佐的,所以说刘秉忠还是元朝国都元大都的总设计师 。
【元朝的总设计师竟是一汉人没有他就没有那强大的大元帝国】刘秉忠在59岁时突然无病而逝,忽必烈悲痛不已,感嘆道:「秉忠为朕尽忠叁十余年,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并厚葬刘秉忠,并封他为太傅、赵国公 。有元一代,汉人位封叁公的,仅有刘秉忠一人 。由此也可以看出,刘秉忠对忽必烈、对元朝的巨大贡献 。可以说,如果没有刘秉忠,就没有元朝的98年江山!
但是这位汉人名臣不为大家所知,就是因为他帮助蒙古人建立了元朝,遭到了后人的怨恨 。时至今日,刘秉忠在老家邢台的墓已经被当地人破坏殆尽,石人石马被砸毁了,坟被挖了,只剩下一个残碑,好一个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