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中期李愬是如何雪夜平蔡州( 二 )


李愬雪夜平蔡州的图绘
吴元济为祸唐朝数十年,先后有高霞寓、袁滋等人前去平定,但久无战功 。等到李愬前往的时候,他并不急于交战,而是安抚士兵,招降敌将 。每次李愬俘虏敌将,总要询问蔡州的虚实 。因此在发动奇袭战之前,他早已对蔡州的情况了然于心 。
公元817年农历十月,这一天正值风雨交加之际,李愬以李佑的三千人为前队,自己的三千人为中军,李进城的三千人为后队,向蔡州进发 。这次行军,不仅军中其他将领、士卒概不知情感,连他们亲自率领的士兵们也不知道 。一直行军到柴村的时候,李愬才向大家宣布,这次进军的目的是直取蔡州城下 。
听到这个军令后,将士们都大惊失色,以为这一去必死无疑,但都因为害怕李愬的威严,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大军有行进35里,抵达蔡州城下 。李愬令士兵击打城下鸡鸭池里面的鸡和鸭,让它们发出声音,以掩盖自己行军的动静 。因此城里的淮西军士兵,对已经兵临城下的唐军置若罔闻 。
抵达城下的时候,李佑、李忠义率先登上城头,杀死守门士卒,仅留下更夫继续敲更报时,以免引起敌人的怀疑,然后李佑等人打开城门,放唐军入内 。
此时的吴元济,却还在睡大觉,当有人向他禀报说唐军兵临城下了 。吴元济漫不经心地说,一定是俘虏和囚犯们在作乱,等天亮了把他们一起都杀个干净 。当唐军占领了整座城池,吴元济还说,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了 。直到吴元济起床,才听说唐军入城,才慌忙在内城阻止反抗 。
这时,蔡州城内的百姓都感念官军的恩德,响应李愬的人达到上万人,因此他们一起帮助李愬攻城 。他们把柴火堆在南门,放火烧毁城内 。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李愬投降 。
李愬雪夜平蔡州一战,奠定了他在唐朝中期的名将地位,也是他个人大放异彩的一场战役 。
李愬的评价
李愬由于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战功,成为了唐朝中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 。后人对李愬的评价,也给予了其高度的肯定和褒扬 。
李愬的画像
一般情况来说,“二十五史”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最具权威性的 。因此我们先来看一下刘昫在《旧唐书》中对李愬的评价 。在元和年间,唐朝得到了短暂的稳定和统一,这其中离开不当时许多名将的功劳,而李愬在这些人中,他的功劳是最大的,可以占据一半以上 。再回想起他的父亲李晟,也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将领,父子一起打造了唐中期的统一局面 。如果这个时候再绘凌烟阁画像,李愬父子绝对可以位列其中 。
在北宋时期修订《新唐书》的时候,关于李愬的列传,正好是宋祁掌笔,因此关于李愬的评价也是宋祁所写 。他在《新唐书》中的评价主要针对李愬个人的用兵用人方面 。李愬俘虏了吴元济的部将李佑,但是李愬并没有杀他,反而将他收为己用 。当时有许多唐朝将领,都要求李愬杀死李佑,但是李愬没有同意 。结果在平定蔡州的战役中,李佑率先登城,立下了大功 。这正可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而李佑之所以能得以在唐军中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全都倚赖李愬的用人 。
在中国历史上,如白居易、苏洵等著名的大诗人,也都对李愬的溢美之词不绝于口 。诗人王建在看了李愬的事迹后,不由写下名诗《赠李愬仆射二首》,生动地描写了李愬平蔡的战役,也体现了王建对李愬的赞赏和崇拜 。
【揭秘唐中期李愬是如何雪夜平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