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袁世凯人头就要落地之时张之洞说了一句什么话

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后,光绪之弟载沣的儿子溥仪继位,载沣则被推上了摄政王和监国的位置 。曾有人说,光绪在临终之前,载沣去见过他最后一面 。在这次会见中,光绪嘱托载沣一定要诛杀袁世凯,为自己报仇雪恨 。还有人说,光绪被囚期间,每天在纸上画大头长身的各式鬼形,写上“袁世凯”三字,然后撕成碎片;又常画一乌龟,龟背写有“袁世凯”三个字 。
然后,又贴在墙上用小竹弓射击,射烂之后还不解气,还要再取下来剪碎,“令片片作蝴蝶飞” 。更玄乎的是,还有人说光绪临死一言不发,唯用手在空中写了“斩袁”两字 。这些传闻流传颇广,听起来也颇象那么回事 。毕竟,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干下了出卖友人以图自保的勾当,光绪也因此被囚禁瀛台,“十年困辱,均由袁世凯致之” 。
慈禧太后死后,就连“乱党”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致书载沣,说“两宫祸变,袁世凯实为罪魁,乞诛贼臣 。”看来,慈禧太后死后,袁世凯的日子是不好过了 。不管有没有这场“杀袁”的兄弟会,反正载沣上台之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袁世凯 。在庚子年后,袁世凯在慈禧太后的庇护之下风光得很,也办了不少实事 。
但问题是,他的势力扩展太厉害了,军队、官制改革、立宪,他样样都来,而且朝中有人,门生故旧遍天下,特别是北洋新军里的那些将领,哪个不是惟他袁世凯的马首是瞻?皇族亲贵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清朝本是马上取天下,但两百多年的养尊处优后,满人竟已不能打仗,绿营也是遇战即溃 。
太平之乱后,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势力兴起,地方督抚也多为汉人掌握,清廷政权也开始软化 。庚子年中,南方的汉人督抚们拒不执行朝廷命令并宣布“东南互保”,清廷隐然已经是失去了半壁江山 。越是失去的,就越想夺回来 。从官制改革到预备立宪,皇族亲贵看着汉人的势力在不但壮大,特别是袁世凯,党羽甚众又年富力强,他们怎能不忧心忡忡 。
果不其然,载沣刚刚上台主政,肃亲王善耆和镇国公载泽便密告载沣:“内外军政,都是袁世凯的党羽 。从前袁世凯所畏惧的是慈禧太后,如今太后一死,在袁心目中已经无人可以钳制他” 。他们建议载沣对袁世凯速作处置;不然袁世凯的势力养成,届时非但不能削除,反有祸在旦夕之虞 。
载沣何尝不担心袁世凯 。两年前,尽管慈禧太后已做先手,将袁世凯所辖的北洋新军六镇中的四镇收归陆军部,去年又将他与张之洞一起上调为军机大臣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岂能轻易动摇袁世凯的势力?更何况,处置一个位极人品的军机重臣,必须要经过军机大臣们的同意,其所颁上谕也须有军机大臣的副署才能生效,满族亲贵要诛杀袁世凯,谈何容易 。
正因为如此,载沣才不敢贸然而行 。在再三的思虑之后,载沣和隆裕太后把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请来商议,不料奕劻听后立刻伏在地上,一言不发 。在隆裕太后的厉声质问下,奕劻才嗫嗫嚅嚅的说,这事得和张之洞商量下 。载沣没办法,只好又召见张之洞 。张之洞听后,不免长叹一声 。张之洞是汉人大臣,而且已是暮年,他在听说要诛杀袁世凯后,未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
在沉吟半响后,张之洞说:“国家新遭大丧,主上又年幼,当前为此稳定的大局最为重要,此时诛杀大臣,先例一开,恐怕后患无穷 。”见载沣仍迟疑不定,张之洞又敦敦而说:“王道坦坦,王道平平,愿摄政王熟思之,开缺回籍可也!”应该说,张之洞和袁世凯的关系并不算好,他的话也是宽仁厚道的长者之语 。不管他是为了大局着想或是其它,却在无意中保护了袁世凯 。事实上,除了奕劻和张之洞反对诛杀袁世凯外,其它几个军机大臣也表示反对,比如那桐和世续,他们都是袁世凯的私党,世续还暗地为袁通风报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