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张让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汉灵帝的宠臣

张让是汉灵帝的宠臣,不仅《后汉书》中有记载张让简介,而且在罗贯中所著的小说《三国演义》中,也介绍了张让简介 。通过张让简介得知,张让大约生于135年,卒于189年 。张让是东汉汉灵帝时期有名的宦官,汉桓帝在位时,张让还是一个小黄门,后来深受皇帝的宠信,官至中常侍等职 。
十常侍画像
张让少年时,就已进入宫廷做事 。张让在宫廷中会说话,会做事,所以很快便得到汉桓帝的欣赏 。等到汉灵帝登基后,他对张让更加宠信 。宦官曹节死后,张让成为宦官权力中心 。张让经常利用职位之便,大力敛财 。
朝廷之外有寻求张让帮忙的人士,都要给张让很多钱财 。张让明目张胆的勾结权贵,肆意收取贿赂已成为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汉灵帝非常宠信张让,所以没有人阻止张让敛财行为 。
公元184年,黄巾军爆发起义,郎中中山张钧给汉灵帝上书说,黄巾军之所以会爆发起义原因在于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经常利用职位之便敛财,导致百姓们哀怨四起,最终爆发起义 。
张钧上书的目的旨在告诉汉灵帝,让他杀掉杀掉张让等人,这样才能平息战争,稳固汉朝的根基 。但是汉灵帝丝毫没有听取张钧的上书,日后反而更加宠信张让 。在汉灵帝的庇护下,张让被封为列侯 。等到汉灵帝去世,皇长子刘辩登基为帝后,在袁绍谏言下,张让投河自杀 。
张让的故事
张让是东汉时期权倾朝野的权臣,关于张让的故事在多本史书中都有提及 。而在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也有提及张让的故事 。汉灵帝在位时,张让被封为列侯 。等到曹节死后,张让主持宦官事务,张让利用职位之便明目张胆的收取贿赂,笼络权臣,把东汉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
张让塑像
扶风人孟佗,家境十分富足,为了和监奴做朋友,他倾尽了财产 。监奴非常感激他,便问孟佗有什么需求 。孟佗回答说,只希望全部的监奴能够跪拜一下他 。当时,很多宾客为了拜见张让一面,不远万里驾车前来 。
【东汉张让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汉灵帝的宠臣】张让门前,经常停着千百辆马车 。孟佗为了拜见张让,便也来到张让门前,但因孟佗来得晚,所以不能进去 。此时,监奴为了满足孟佗的心愿,便带着奴仆在路上跪拜孟佗,宾客们以为孟佗和张让非常友好,走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财宝送给孟佗 。
得到奇珍异宝的孟佗,立马将一半财宝献给了张让 。张让非常高兴,便让孟佗担任凉州刺史一职 。关于张让的故事还有一则,话说曹操看不惯张让在朝廷肆意妄为 。一天夜里,曹操溜进张让府邸准备刺杀张让,曹操正准备下手时,被张让发现了 。
张让派人追捕曹操,曹操武艺高强,张让的护卫根本无法靠近曹操 。曹操一边打斗一边撤退,等曹操撤退到墙边时,他纵身一跃,立马逃脱了张让的追杀 。
张让的评价
张让是东汉朝廷有名的宦官,汉灵帝十分宠信张让,常说“张常侍是我父” 。关于张让的评价在《后汉书》、《三国演义》等众多书籍中都有提及 。关于张让的评价,董卓、袁绍等人都有说过 。
张让剧照
董卓曾评价张让说:“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 。”从董卓对张让的评价可得知,张让是一个乱臣贼子,他常以职位之便来侵夺百姓的财产,并且笼络朝廷权臣,导致汉灵帝朝廷乌烟瘴气 。
公元185年,南宫遭遇了火灾,张让等人为了让汉灵帝重修南宫,便教唆汉灵帝增收田地税,以此来筹集重建南宫的钱财 。在张让的建议下,汉灵帝决定征收太原等地的木材和带有花纹的石头 。征收的木头送到京师之后,检查木材的太监常以木材不合格为由,以便低价收购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