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战史:盛唐与阿拉伯一战唐军几乎全灭

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 。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 。
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战窥豹一斑 。
战争起因和经过


唐朝军队也曾盛极一时
公元750年,唐帝国在西域的威望和统治力达到了顶点 。西域各国臣服,未有异心 。镇守西域的彪悍唐将、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觊觎当时最富裕的西域国家—石国的财富,想要据为己有,于是诬陷石国国王“无藩臣礼”,领兵讨伐 。石国国王迅速认罪求和,却被高仙芝诱骗至唐都长安处死并率部洗劫石国,劫走财物男丁,格杀老幼妇孺,顺带还攻打洗劫了突骑施等国,大发一笔横财 。
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逃到诸胡部落,将高仙芝的欺诱贪暴遍告诸胡,西域各部国国自危,害怕高仙芝将土豪式的战争强加到自己头上,于是求助于另一个毗邻的强大政权—黑衣大食,即当时和盛唐并立的阿拉伯帝国,准备联合起来出兵攻打唐帝国的安西四镇 。高仙芝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率领安西都护府主力唐军3万多人,并裹挟西域各国组织的联军将近7万人,孤军深入敌方腹地,在怛罗斯(详细地点已不可考)与敌方20多万精锐部队遭遇,怛罗斯之战爆发 。


唐朝军队也曾盛极一时
战争的经过并不复杂,面对人数众多的阿军,唐军毫不示弱,展开厮杀,双方打了5天不分胜负,孤军深入、敌众我寡的唐军甚至还占了上风,但就在第5天夜晚双方均已精疲力竭之际,早有异心的唐军联军葛罗禄部突然临阵倒戈,唐军措手不及,腹背受敌,迅速溃散 。悍将高仙芝杀出重围,待清醒过来准备率部反击时,发现跟自己突出重围的只有数千人,高仙芝只得怆然离去,准备带够人马再卷土重来,阿军震撼于唐军的战斗力,没有追击,怛罗斯战争结束 。虽说阿胜唐败,但双方损失几乎相当 。唐军远离故土,面对数倍之敌,在友军倒戈、腹背受敌之境,仍然重创了阿拉伯主力军团 。最终唐军阵亡1万多人,敌方阵亡人数超过3万 。经此一役,2万唐军成了阿军俘虏,这些人并没有被屠戮,而成了中亚各地新建的各大造纸坊和其他作坊的抢手工匠 。
被误读和拔高的战争
怛罗斯之战之所以令人瞩目,是因为它是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发生的惟一一场战争 。但实际上,这场惊世骇俗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碰撞,都没有进入两国最高统治者的视线 。
【大唐战史:盛唐与阿拉伯一战唐军几乎全灭】一方面,唐帝国自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以来,对突厥、高丽、日本等方向的作战,连战连捷 。在这四代君主开疆拓土的战争中,这样小规模的“败仗”不值得一提,根本不可能激发起唐帝国像美国珍珠港被袭那样复仇的欲望 。对阿拉伯帝国来讲,虽然战争打到了“家里”,但2万唐军俘虏的价值却非比寻常 。众所周知,丝、瓷、纸、茶是古代中国出口赚取财富的重要产品,也是不传之秘 。这些俘虏大多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工匠,让中国古代的丝、瓷、纸、茶等不传之秘在西域得到普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纸术 。自此,造纸业在阿拉伯帝国日益兴旺,为其赚取了数不清的财富 。所以,阿拉伯帝国也没有因为这场战争损失而仇视唐帝国 。


唐朝军队也曾盛极一时
另一方面,这场战争实际上是唐帝国的安西都护府将领高仙芝和阿拉伯帝国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之间的冲突 。唐政府设立的都护府和藩镇手中都有兵,将领有极大的用兵自主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便于拓边,但它带来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问题,阿拉伯帝国也有同样的问题 。这些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军阀”,以扩张领土和加强属地控制为目的,挑起武装冲突,是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这也是高仙芝没有受责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