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朝名将张守珪的结局为何下场悲惨

张守珪简介记载他是唐朝的名将,一生都在战争中度过,为守卫唐朝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张守珪刚从军时只是一个下级军官,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威震四方的边帅,因为显赫的战功,被任命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后来还被朝廷赐南阳郡开国公 。一生主要侍奉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 。
【唐朝三朝名将张守珪的结局为何下场悲惨】张守珪画像
张守珪简介中主要介绍了他的生平,张守珪自幼聪敏,曾在郭虔瑾手下做事,他曾在援救路上遭遇敌军,与敌军展开激战,在这次战斗中,张守珪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歼灭敌军千余人,并生擒敌军将领,一战成名,受到上级的重视 。张守珪简介中还着重提到了张守珪的战绩,727年吐蕃进攻唐朝,攻陷了瓜州 。唐玄宗调遣张守珪抵御吐蕃,他用妙计大败吐蕃军队,张守珪也因此被朝廷封为都督 。
728年到730年,吐蕃多次来攻,均被张守珪打败,最终只能求和 。733年契丹经常骚扰唐朝边境,张守珪被派去镇守边疆,主动出击契丹,打的契丹苦不堪言 。契丹人看不到胜利希望后,想要用诈降的方法来对付张守珪,但是被张守珪识破,用将计就计的方法彻底打败契丹,契丹从此对唐朝投降 。但是张守珪晚年是悲惨的,因为部将假借张守珪之名导致军队先胜后败,张守珪又好大喜功谎报军情,事情败露后被贬到括州担任刺史 。
张守珪成就
张守珪是唐朝辅国大将军,一生都在为保卫唐朝的边疆而战,多次击败来犯的吐蕃、奚族和契丹,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张守珪成就非常大 。
张守珪塑像
张守珪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在战场上的战绩中 。727年,吐蕃攻占了唐朝的瓜州,唐朝派遣张守珪去迎击吐蕃,当吐蕃军队来犯时,张守珪运用空城计退敌,并且大败敌军 。在之后的两年里,吐蕃多次进攻唐朝,均被张守珪击败,更使的吐蕃于730年派遣使者来唐请和 。734年,张守珪被调遣到幽州防御契丹进攻,张守珪刚上任就整顿军风,激励将士,积极的筑建防御工事,不甘于被动,主动出击契丹,也频频取得胜利,更是在这年6月打败契丹,这一战更是完美展示了张守珪的才能 。张守珪成就还体现在唐玄宗赐予他的称号和担任的职务上 。在张守珪空城计打败吐蕃后,唐朝特此置都督府,任命张守珪为瓜州都督 。契丹进攻唐朝边疆时张守珪大破契丹,成为唐朝英雄,被封为营州都督兼御史中丞,可见张守珪战功显赫,成就非凡 。
张守珪在破契丹时,唐玄宗就想封他为宰相,但是被当朝宰相张九龄劝住,张九龄觉得张守珪刚破契丹就被封为宰相,如果张守珪破了奚、突厥就没有能够赏赐张守珪的了 。虽然张守珪没有成为宰相,但是张守珪是辅国大将军,在唐玄宗和一众大臣心里的地位很高 。
张守珪结局
张守珪是唐朝一代名将,一生戎马守卫边疆,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张守珪结局却不怎样好 。张守珪在战场上功勋显赫,唐玄宗也非常喜爱张守珪,更是亲自赋诗推崇张守珪,封他为唐朝的辅国大将军,唐玄宗更是在幽州为张守珪立碑记功 。但是到了晚年,张守珪并不得意,张守珪结局主要是因为谎报军情而被贬职,从而导致张守珪晚节不保 。
张守珪剧照
导致张守珪结局凄凉的事件是738年部将赵堪假借张守珪之名引起的,当时赵堪假借张守珪之名令乌知义去截击奚、契丹军队于潢水之北,这次战斗唐朝军队虽然在开战时就取得了部分胜利,但是后来败给了敌军 。
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部将赵堪的假传诏命,本来可以利用这次失败的教训来重整军威,再次出战,但由于晚年的张守珪好大喜功,隐瞒了这次失败的战绩,并且谎报军情 。事情没经多久就败露,唐玄宗派人去查,张守珪用重金贿赂使者,最终还是被识破,张守珪也因此遭罪,晚年不保 。但是因其早年战功显赫,加之唐玄宗非常喜爱张守珪,用旧功抵罪,最终被贬为括州刺史 。张守珪一生都在为唐朝守卫边疆而战,有聪明的头脑,曾运用空城计击败吐蕃,为保卫唐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晚年好大喜功的性格毁了他,让他从辅国大将军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括州刺史,张守珪结局因此非常悲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