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宣之治的背景:明宣宗朱瞻基赦免建文帝旧臣

经历元末农民起义建立的大明王朝,在立国之初与历史上众多王朝一样,在太祖、成祖稳定江山之后,仁、宣二帝时期出现了可以跟汉朝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相提并论的盛世局面——“仁宣之治” 。明太祖是中国第一个平民皇帝,从小放猪放牛为生,当过和尚讨过饭,历经磨难 。因此,明太祖深知民苦之源,力推“休养生息”政策 。明朝从明太祖到明宣宗,是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文化相对繁荣,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仁宣之治” 。这与明太祖开启的“休养安息”政策是分不开的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去世后,其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先后继位 。朱高炽就是明仁宗;朱瞻基就是明宣宗 。明仁宗仁宗年号洪熙,洪熙一朝仅短短一年,明仁宗即行去世,明仁宗长子朱瞻基即位,建元宣德 。在历史上,明仁宗、明宣宗常常被比作周朝的周成王、周康王,汉朝的汉文帝、汉景帝 。继“成康之治”、“文景之治”之后,“仁宣之治”又是守成君王所创立的好典型 。所谓“好”,指的是能继承创业君王的遗志,较好地治理国家 。
明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他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成祖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明宣宗御驾亲征,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安抚赵王,稳定了国内形势 。史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 。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清代史学家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曾专列《仁宣致治》卷,认为:“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 。”
【仁宣之治的背景:明宣宗朱瞻基赦免建文帝旧臣】明代经朱元璋和朱棣的经营,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社会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并且击败了北方蒙古入侵势力,巩固了边疆地区,使明朝出现了一个小康局面 。但是在繁荣兴盛的背后也隐伏着社会危机 。朱元璋的严刑峻法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而明朝所处的封建社会后期时代也使得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不断深化,阶级矛盾日趋紧张 。仁宣二帝为了解决洪永时期遗留下来的弊政,采取了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消除内乱、息兵养民、整顿吏治等一系列政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