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什么意思?披荆斩棘出自什么典故?

披荆斩棘这个成语我们还是非常熟悉的,小时候在课文里应该也都有学过 。但是你知道披荆斩棘背后的典故到底是怎样的么?今天就专门为大家介绍下披荆斩棘的典故和出处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和他一位部位之间发生的故事 。曹操是个暴脾气的人,谁要是惹他不高兴了可能就会人头落地,这次连披荆斩棘都用出来了,看看双方是发生什么故事了吧 。

披荆斩棘什么意思?披荆斩棘出自什么典故?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主人公是曹操和王必 。原文如下:
领长史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 。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蹉跌久未辟之,舍骐骥而弗乘,焉遑遑而更求哉?故教辟之,已署所宜,便以领长史统事如故 。
披荆斩棘什么意思?披荆斩棘出自什么典故?

文章插图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丞相府长史王必,是我创业时期的老部下,曾协助我扫除障碍,克服困难 。忠诚能干,勤于政事,其心如铁石般坚贞,是国家出色的官吏,却长期没有得到提拔 。舍弃好马不骑,难道还要花费力气另外去找呢?因此我下令对他予以提拔 。除了他的本职工作不变外,加封为领长史之职 。
披荆斩棘什么意思?披荆斩棘出自什么典故?

文章插图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曹操所言的“披荆棘”,这三个字后来被演化成了一句成语,叫做“披荆斩棘”,意为在开创事业时,扫除障碍,克服困难 。
王必是谁?一般的爱好者对他不太了解,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相关的小说中没有出现,就连史料中的记载也非常的零散 。不过,他在曹操集团创业及发展阶段所做出的贡献却非常巨大 。下面我就对这个人物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
披荆斩棘什么意思?披荆斩棘出自什么典故?

文章插图

披荆斩棘什么意思?披荆斩棘出自什么典故?

文章插图
王必依附曹操集团的时间不详,他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见于献帝中平三年(公元192年) 。当时,曹操在兖州豪强张邈、陈宫等人的支持下成为兖州牧,但这个职务并未得到汉末朝廷的承认 。后来,李傕、郭汜控制的汉末朝廷任命金尚来到兖州就任州牧,曹操不得不出兵将其赶走 。为了使自己的职务合法化,曹操派遣王必前往长安拜见汉献帝 。
王必在一路上经历艰险,先是被河内太守张杨扣押,后来又差点遭李傕、郭汜等人逮捕 。但就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王必还是想方设法完成使命,也不仅使得曹操的兖州牧一职合法化,也为曹操后来的“奉天子以令诸侯”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披荆斩棘什么意思?披荆斩棘出自什么典故?

文章插图
【披荆斩棘什么意思?披荆斩棘出自什么典故?】此后,王必又以主簿之职参与了曹操所发动的统一中原的军事行动 。曹操就任丞相后,他一直担任丞相府长史之职 。除了出使长安之外,他最为著名的事迹有两个 。一是在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力劝曹操杀了吕布,二是在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挫败了由吉本、韦晃、耿纪在许昌发动的叛乱,为稳定曹魏内部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