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的传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马什么样( 二 )


天津76岁的姚容老汉制作“木牛流马”
老汉制作的木马不需要脚踏 , 也没有其它动力 , 只需乘坐人摇晃身子 , 木马就可以自由前进、后退 。如今 , 这名七旬老汉还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木马 。“姚容老汉做的木马可神奇了 , 无论是大人孩子 , 只要上去摇晃几下 , 木马就可以自己走 , 村内的许多大人和孩子们都坐过 。”谈起姚木匠的木马 , 武清区南菜村镇六百户村的村民都显得很熟悉 。来到姚容老汉的家中 , 手持斧头和凿子的他正在一堆木头前忙碌着 。依稀可以看出 , 这堆木头是一架木马的形状 。
“如果早来几天 , 你们就可以坐一圈了 。为了让木马走得更快一些 , 不久前我刚刚把它拆解了 。”姚老汉带着几分遗憾地说 。今年76岁的姚老汉展开自己绘制的图纸说 , 早在1993年 , 他在一本名为《课内外辅导》的杂志上看到一篇对诸葛亮“木牛流马”的介绍 , 当时就引发了他的兴趣 。没有上过几年学的他多次和这篇文章的作者通信 , 终于了解到“木牛流马”的最初制作原理 。直到1998年 , 姚老汉眼看自己的小孙子出生 , 再次萌生了给孙子做一架会走的木马的念头 。此后 , 他经过长达四年的时间 , 几经修改终于做出了第一架木马 , 送给小孙子当礼物 。这架木马还成了村子里孩子们的玩具 。
山东济宁木匠杨春艾的“木牛流马”
巧手木匠杨春艾 , 耗费了10年时间 , 终于造出了“木牛流马” 。杨老汉的“木牛流马”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笨重 , 一个成年人就能搬动 。木牛的主体是两个长方形的木箱 , 也就是“牛”的肚子 , 里面有两个可以载重物的“囊” , “牛肚”的两侧分别有两个竖条固定 , 相当于“牛肋” 。木箱前方有一个弯曲的“牛头” , “牛肚子”后下方有一个着地的粗木桩和传动的齿轮 , 后方有一个杠杆 , 相当于牛的尾巴 。木箱的4个角分别有一条“牛腿” , 每条“牛腿”上都安装有一个轮子 。轻轻按下杠杆 , 发动传动的齿轮 , 粗木桩着地后“牛”的后两只脚腾空 , “木牛流马”的重心落在两只前脚上 , 随着传动的齿轮并借助向前轻推的力量向前一步跨越;随后 , 他又轻轻将杠杆抬起 , “木牛流马”恢复原状 。如此循环的一抬一压 , “木牛流马”便可以走动了 。“牛头”的中部有一个“机关”——“牛头”内暗藏一个“牛舌” 。把“牛头”转动了一下“牛舌” , 果然 , 刚刚还运行自如的木牛 , 却怎么推也推不动了 , 和《三国演义》中描述的一样 。
杨春艾老汉最得意的还是鲁班木马车了 。
泊头市富镇二中的语文教师梁国君根据书中的描述 , 用了10多个月的时间 , 终于造出能够载物行走的木牛流马 , 从而破解了这个千古之谜 。
山东王振福老人制作“木牛流马”
这种“木牛流马”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 , 依据杠杆原理制造的能够机械行走的娱乐骑行玩具 。游客通过脚蹬产生的压力即可驱动“木牛流马” 。
2005年7月2日 , 在山东省日照市万平口海滨风景区 , 3位小游客体验骑“木牛流马”的乐趣 。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徐全龙的“木牛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