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刘备成为三国正统的是谁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杨民仆
一个人是释道安,还有“半个人”是谁呢?叫习凿齿,并不是说他水平只有释道安的一半,而是他脚患病,瘸着走路,是个残疾人,所以称他“半个”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口才好、反应快 。如果参加辩论赛,一定做主辩,拿个优秀辩手奖 。
网络配图
习凿齿有几次精彩辩论
习凿齿从小有志气,写了一手好文章,做过桓温的秘书,而且是首席大秘书 。
当时有个学者孙绰,以头脑子转得快著称 。一次拜访桓温,桓温有点伤脑筋,因为自己手下号称人才如云,但如果派出接待的人,被孙绰问得张口结舌,那要被人笑掉大牙,以后在名流界都不好意思混了 。思来想去,通知习凿齿上阵 。
习凿齿听过他名字,但从来没有见过面 。两个人坐下来,做过简单的介绍后,孙绰开口就是一句:“蠢尔蛮荆,大邦为雠?”
这是《诗经·小雅·采芑》中的句子,什么意思呢?古代的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瞧不起四周的少数民族人,都给了鄙夷的称呼,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荆州处在南方,所以称“蛮荆”,其中“雠”也就是“仇” 。
这一句话是周天子警告荆州人,说:你们这些愚蠢的蛮族,难道要和中原大国作对吗?
因为习凿齿是襄阳人,在古代属于“蛮荆”之地 。孙绰跟他开了一个带嘲讽意味的玩笑 。
习凿齿都不停顿,回了一句:“薄伐玁狁(xiǎnyǔn),至于大原 。”
这是《诗经·小雅·六月》里面的诗句 。薄伐就是征伐,玁狁是周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大原就是后来的“太原” 。这句话意思是:“玁狁”这个小民族,曾经被周天子下令讨伐,驱赶到山西太原 。
因为孙绰的原籍在山西太原,习凿齿嘲笑他也是个土掉渣的“小民族”出身 。
网络配图
孙绰在荆州留下了一段时间 。有一天,两个人边走边聊 。
孙绰走在前面,突然回过头对习凿齿说:“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这句话意思说:工人们在淘沙石的时候,沙子都从缝隙中漏下去了,剩下的都是些石头瓦块 。他把走在后面的习凿齿比喻成石头瓦块 。
习凿齿张口就回:“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糠秕是打谷的时候,从种子上分离出来的皮或壳,后来都比喻成没有用的东西 。老百姓在簸粮食的时候,最先飞扬出去的就是皮壳,他把走在前面的孙绰比喻成这些没用的糠秕 。
释道安为什么到襄阳来呢?是因为习凿齿听说了他的大名,又知道北方不安定,就劝他到襄阳来 。释道安到了襄阳后,习凿齿去拜访他 。宾主刚刚坐定,习凿齿说:“四海习凿齿 。”释道安当即答:“弥天释道安 。”习凿齿意思是说:我的名气很大,扬名在四海之内;释道安则说:我的名气也不小,普天之下没人不知道 。
这次对话立即流传了出去,成为一时的名对 。这可能是“正史”(《晋书》)中记载的最早对联 。
他尊刘备为正统
习凿齿是历史学家,代表作是《汉晋春秋》,从东汉第一任皇帝光武帝写起,下至西晋灭亡,时间跨度300年左右,其中有个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
网络配图
东汉以后是三国,一般认为魏国是中华正统,为什么呢?因为三国中曹魏的实力最强,又定都中原,吴、蜀都偏在南方,在当时都属于蛮荒之地 。所以,西晋陈寿著的《三国志》,尊曹魏为正统 。到了东晋,没人觉得陈寿说得不对 。习凿齿却以一己之力和整个潮流相对抗,以蜀汉刘备为正统,曹魏为篡逆 。
北宋一统中国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又认为曹魏是正统 。但到了南宋的朱熹,再次尊蜀汉为正统 。有两个原因:1、南宋偏安一方,2、他是习凿齿的“追随者” 。此后,又影响到了元末明初的罗贯中,由于《三国演义》传播太广了,所以现在大多老百姓都认为刘备才是正统 。习凿齿也就成了这个观点的“祖师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