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发生在乾隆年间的灵异事件难道真有冤魂?

在清朝乾隆年间,在京师担任广文馆博士的延安人折天桂家里雇佣有一个老婆子,专门负责折家上上下下的做饭洗衣工作 。
这个折天贵,说起来,还是北宋年间延安有名的“折家军”折可求的后人呢 。
折家雇请的这个老婆子有一个儿子,名叫黄春,二十来岁,担任郡驿卒,也就是邮差 。不过,他这个邮差所递送的都是政府文件,地位比现在的快递小哥高多了,属于公务员 。
当年,李自成在造反之前,就曾担任过郡驿卒 。
某年冬天,小伙子黄春跟从榆镇差官马俊义一同骑马送公文入京师,途中经过一个荒堡,天色渐暗,迫近黄昏,大雪纷飞,两人又冷又饿,找不到客舍,就找民家投宿 。
说来也怪,穿过了荒堡,走了很长的路,也没有找到村庄,可是在一片密林里,却出现了一座巨大的院宅,很古怪 。
但顾不了那么多了,两人敲开了主人家的门,说明了来意,并特别强调,所有开支用度,一律会按照市价结算 。
主人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面无表情,点点头,让两人进屋避风雪 。
天气奇寒,偌大的客厅里也没安置一个火炉,只有一两个仆人,冷冷清清 。主人安排两个人坐下用茶,然后打发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仆妇去做饭菜 。
两人喝了一口茶,茶水却是冷冰冰的 。
用冷茶待客,这也太没有礼数了吧?
不过,黄春转念又想,自己两人原本就是不速之客,冒昧打扰,主人家没备有热茶,那也不是大不了的事儿 。
老仆妇在后面厨房淘了米,准备生火做饭,火折子却嗒嗒嗒地打不着 。
不知什么时候起,客厅里陆陆续续地出现了很多人,有大人,有小孩子,有男有女,但都不说话,主人也不介绍,那些小孩子也都很安静 。
情形有些诡异 。
黄春向主人询问打听什么,主人也只是简单地应付一两句,不愿多说什么 。外面暮色苍茫,遍地的白雪晦暗,宅院里却还没掌灯 。后面厨房的火折子仍在嗒嗒嗒地响个不停,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密 。
黄春心里开始不踏实起来,向马俊义使了个眼色,一起往后面厨房走去 。而主人家一家也不阻拦 。
那个正在敲打火折子的老仆妇看两人来了,手脚并没停止,仍然在用力地嗒嗒嗒敲打,借着迸溅跳跃着的火星子的幽微的光,讳莫如深地瞟了两人一眼,悄声说:“你们两个不应该来这儿投宿的 。”
什么意思?在这古怪的氛围中,两人开始隐隐有些恐惧 。
嗒嗒嗒,老仆妇还敲打着火折子,干瘪的嘴一张一合地继续说:“这间大宅院的人,都在清兵入关时给杀死光了,这些年来,一直在等替死鬼上门……”
啊?两人听了老仆妇的话,感觉像坠入了一个巨大的冰窖,身体直打冷战 。老仆妇咧嘴笑了笑,说:“不过没关系,我看你们都是好人,我可以帮你逃出去 。”
黄春感到老仆妇的笑容有些奇怪,但火星子一瞬即逝,看不到了 。
老仆妇突然丢掉了手中的火折子,拉了黄春他们两个,说:“快,跟着我跑!”
老仆妇小脚,却跑得很快,拉着两人从后门溜了出来,借着地面的雪光,在密林里左一弯、右一拐,走了好一会,后面的大宅院就看不到了 。
脱离了险境,两人对老仆妇千恩万谢 。
老仆妇带他们到了一处小农舍,介绍说这就是她的家,让他们今晚在这儿过夜 。于是,两人简单地吃了一点老仆妇弄的粗茶淡饭,就在另一间房的同一个炕上休息了 。
因为白天赶路太劳累,黄春的头一接触到枕头,就呼呼地睡着了 。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黄春的耳朵里传来了一阵阵哭声,像是婴孩的哭叫,却很尖锐,很急促,也很刺耳,说得上是撕心裂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