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可以掐尖吗( 六 )


药剂防治:保护地内发病初期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次每亩250克,熏3~4小时 。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1500倍液,或2.5%适乐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利霉康500倍液,或25%阿西米达悬浮剂1500倍液 。每6-7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要求药要喷到花及幼瓜上 。在始花期沾花时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25%适乐时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沾花或喷花效果明显 。
3、白粉病
症状
先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厚密,不久连成一片 。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灰白色,最后叶片呈黄褐色干枯 。茎和叶柄上也产生与叶片类似病斑,密生白粉霉斑 。在秋天,有时在病班上产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 。此病在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初期霉层下部表皮仍保持绿色,与其它叶部病害容易区别 。此病的适宜温度条件是20~25℃,适宜相对湿度是35~45% 。所以,白粉菌对温、湿度的要求是,不冷不热、不干不湿 。幼嫩、徒长的植株易感此病
防治方法
白粉菌对“硫”特别敏感,在定植前按每亩用硫磺粉1.8公斤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昼夜,可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闷一次,然后播种或定植 。在黄瓜生长期间,硫磺粉可减量一半,时间减为**即可,隔5~7天再熏闪一次,效果良好 。
当田间发生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0%世高2500倍液,或2%加收米400倍液等,每隔5~7天喷一次,并农药的交替使用 。在喷药时,不要忽略对地面的喷撒 。
4、病毒病
症状
黄瓜病毒病主要危害叶和瓜 。苗期、成株期均能发生 。幼苗期发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浓绿与淡绿相间呈花叶状 。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节间短而粗,叶片明显皱缩增厚,新叶呈黄绿相间花叶,病叶严重时反卷,病株下部老叶逐渐枯黄 。瓜条发病后停止生长,表面呈深浅绿相间的花斑 。严重时瓜表面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植株,节间缩短,簇生小叶,不结瓜,导致萎缩枯死 。主要靠蚜虫、飞虱、田间操作传播 。在高温、干旱、日照强的条件下发病重 。缺水、缺肥、管理粗放、蚜虫多时发病重 。
防治方法
育苗时用遮阳网降温、遮光,远离带病作物 。移栽后立即用“天达2116”10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喷雾和灌根,促苗防病 。
发病初期可用20%毒克星500倍液或20%病毒A500液喷雾,每7天一次 。
5、细菌角斑病
症状
幼苗期子叶上产生圆形或卵圆形水浸状病斑稍凹陷,后变褐色于枯 。成株期叶片上初生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乳白色黏液,干后形成一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状物,病斑后期质脆,易穿孔 。茎、叶柄及幼瓜条上病斑水浸状,近圆形至椭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常开裂,潮湿时瓜条上病部溢出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变色,一直延伸到种子,引起种子带菌 。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 。土壤中的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 。病菌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 。发病的适宜温度18一26℃,相对湿度75%以上,湿度愈大,病害愈重,暴风雨过后病害易流行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种植过密的地块,病害均较重 。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新植霉素5 0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铜制剂使用过多易引起药害,一般不超过3次 。喷药须仔细周到地喷到叶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