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三者的形成而言,“湘”“淮”时间上比较靠近,且源流上关联直接而又密切 。当年曾做过“湘”“淮”大员(如胡林翼、李鸿章)幕僚的安徽桐城人士徐宗亮,在其《归庐谭往录》中曾说:“湘、淮本系一家,淮由湘出,尤有水源木本之谊”(后来浙江慈溪人氏柴萼的《梵天庐丛录》中,也转录了有此话的笔记内容) 。这种说法旨在揭示其间的连带关系,无疑也提示出其形成时间的先后 。具体看,曾国藩自咸丰二年末开始借办团练练兵,咸丰四年(1854年)春湘军正式练成出征,至此可以说湘系集团雏形初备(当然,还说不上具有“完备”形态) 。而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在特定情况下形成比较快捷 。因“东援”需要,本为曾国藩幕僚的李鸿章奉幕主之命组建淮军,同治元年(1862年)开赴上海,并且他很快有了疆吏(出任江苏巡抚)权柄,这样“军政结合”,淮系集团就有了比较完备的形态,完成了“淮由湘出”的衍生分化 。从湘、淮集团各自初成的时间上看,前后有大约七年的时间差,而两者形成后共存“交叉”的时间则更长 。
网络配图
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孕育产生则比较靠后,自甲午战后的“小站练兵”初萌,嗣后逐步成型,时间上与其笼统地说承湘、淮两者之后,不如说承淮衍生更为直接 。袁世凯的叔、祖辈与李鸿章即多有联系,袁本人的为官初阶则可谓从淮系要员吴长庆门下踏出,而后更得助于李鸿章的护持、荐引 。其集团势力的奠基,也离不开对淮系人员的直接延揽、收用 。而及至其集团势力初成之际,湘系群体形态上已告漫漶,淮系则因其“开元”领袖李鸿章的在世而实体尚存,与袁氏集团有着交叉共存时段 。及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去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要职由袁世凯继任(先署理,随后实授),则可视为完成其群体性直接替代的标志 。由此可见,渊源上袁氏集团与“湘”“淮”有着相对的远近、疏亲 。
- 晚清太监回忆录:妃子巴结太监饥不择食
- 揭秘后宫生活:清娘娘们洗澡竟然不用手
- 揭秘:一代奸雄曹操竟也唯才是举最终引狼入室?
- 揭秘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为什么被烧死
- 揭秘大清朝乾隆皇帝死后为何被尸首骨分身!
- 揭秘清朝怪杰辜鸿铭竟然喜欢闻摸女人的脚
- 情人节是什么意思?揭秘情人节的由来和意义
- 揭秘白阿绣是如何辨认长相相同的石氏兄弟的
- 揭秘姜子牙的同门申公豹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 揭秘和尚皇帝梁武帝为何饿死于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