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策多败笔的诸葛亮为何被推上了神坛

诸葛亮是一位颇有智谋与成就的历史人物,二十七岁时的《隆中对》已见一斑,此后在辅佐刘备建立蜀国的过程中,也时有出彩的计谋或过人的胆略 。
网络配图
然而从三国历史的大局来看,蜀汉是一个战败之国,许多战略上的失误与战术上的败笔,也都与诸葛亮有关 。如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但是关羽的责任,同时也是掌握总局的诸葛亮几乎不作为的结果 。再有刘备死后,诸葛亮对蜀国的经营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人才的储备、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捉襟见肘、自以为是 。尤其是缺乏群策群力的谋略,往往一意孤行,对大将魏延抱有成见,使刘禅成为扶不起的阿斗,乃至蜀国很快灭亡 。
然而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有太多的人在为诸葛亮的形象工程涂脂抹粉,推崇备至,乃至将其塑造得近乎完美,从神化发展到妖化,杜撰出借东风、空城计之类的传奇故事,而使历史越来越离谱 。问题在中国文化塑造出这样一个官员高大形象,其原因与目的何在?
诸葛亮之所以能登上神坛,首先要归功于本人对主子忠贞的品质,在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状况下,依然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刘备永安宫托孤时曾明确表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类诏书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它使诸葛亮可以名正言顺地取刘禅帝位而代之,同时刘备死后,诸葛亮集军、政、财、文大权于一身达九年之久,然而他却从来不存此“邪念”而依然忠心耿耿 。
网络配图
与同时代人曹丕、司马炎诸人握有军政大权后最终篡位相比,似有天壤之别 。曹操、司马懿、司马昭等人虽没有篡位,但逼宫、杀弑及宫廷政变的一系列行为,也使诸葛亮颇为忠贞的一生品行之魅力更相得益彰 。加上其贤相、廉吏两者兼有的身份,其官奴人格完全符合最高统治者与制度文化的需要,是使统治保持稳定的支撑点,是缓和社会各种矛盾的润滑剂 。
总之,中国古代这样的官员十分罕见而难能可贵 。有如是不贰忠臣,后世统治者与文化人当然要大加推崇 。诸葛亮遂成为统治阶级与传统文化标榜推崇的一面旗帜 。
【战略决策多败笔的诸葛亮为何被推上了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