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四合院称为中国传统建筑


为什么北京四合院称为中国传统建筑

文章插图
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 。
元建大都城时,街巷横平竖直,大街阔24步,小街阔12步,以皇城内宫殿、园囿为核心,排列着一条条小巷,这些小巷就是胡同 。
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也是元代开始奠基的 。
元代为鼓励在都城内建造民房,元世祖忽必烈颁诏,让金中都旧址居民,特别是有钱的商人和有官职的贵族到大都城内建房 。
同时还规定建房者可以占地8亩 。
这一政策,使元朝统治者及贵族大批迁入城内,并出现规模建造院落式住宅的现象,使院落式民宅以它独特的营造方式得以完善 。
到了明清两代,终于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而且清代比明代更加讲究 。
现在东单到雍和宫大街两侧、南北锣鼓巷、西单到新街口大街两侧还保留有一些比较讲究的四合院房屋 。
北京的四合院无论是建造在东西走向的胡同北侧,还是南侧,院内北房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房,只是院门开设的位置不同 。
胡同北侧四合院为正四合院,院门面南临街,门开在南墙东边,这在八卦中是“巽”位,在风水上是吉祥的位置,也是柔风、润风吹进的位置;胡同南侧的四合院如果南面不临街,开不了院门,则在北房西边开门 。
这种院门的定位,完全是受北方自然环境和古代建造房屋的风水之说影响 。
四合院大门有好几种,比较多的是屋宇式门和墙垣式门 。
其中,屋宇式门又分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意门等;如意门又分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 。
其中,王府大门气派,在北京还可以见到 。
为什么北京四合院称为中国传统建筑

文章插图
最具代表性的是什刹海北岸曾经作为卫生部的大门(现为国家宗教局使用),它就是昔日王府大门中比较讲究的那一种 。
广亮大门宽敞,明亮,一般占一开间屋子的空间,门扉开在门厅中柱之间,门前有石台阶,从外表一看就大气,表明主人有一定的身份或地位 。
如意门比广亮大门就显得朴素了,门扉开在外檐柱间,门楣上方有砖花图案和如意形状花饰,门也由此得名 。
墙垣门比较普遍,多建在中、小型四合院,最多的形式是骑墙而建的小门楼 。
走进四合院,迎面就能看到垒砌精致的影壁 。
影壁上每块砖都是磨制的,垒砌时磨砖对缝 。
据有关民俗专家研究后认为,影壁是中国房宅建筑不可缺少的风水内容 。
古代人迷信,认为人死后有鬼魂,如果在夜晚有孤魂野鬼游荡,闯进宅院就会不吉利 。
而大门内有影壁,鬼魂见了自己的影子,就不敢往里闯了 。
一些建筑学专家则认为,影壁是北京民居的重要装饰,它既可遮挡院内杂物,又可以使外来人看不见院内的情况,具有保私性 。
尤其是一些影壁建造讲究,在其墙壁上雕饰有精美的图案和吉祥话语,大大增加了四合院的文化品位 。
比较标准的四合院分内宅和外院两部分 。
外院由南房(也称客房)、院门、影壁、内宅南外墙组成 。
南房用于客房、书房、仆人居住 。
内宅南墙正中建有垂花门,只有进了垂花门,才能看清内宅房屋 。
为什么北京四合院称为中国传统建筑

文章插图
内宅由北房、东房、西房组成,中间是院子 。
北房为正房,高大而豁亮,面阔三间,东西两侧建有耳房 。
北房由宅主人居住,西房由儿女居住,东房由孙子、孙女及奶妈居住 。
厨房在东房最南面;厕所在院内旮旯,讲究的是男女分开,男外女内,男的在外院南房西角,女的在内宅东房北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