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冤案平反太容易?历史平反很困难( 二 )


【琅琊榜冤案平反太容易?历史平反很困难】在明朝还发生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体平反 。因反对魏忠贤而被害的左光斗、杨继盛、杨涟等人 , 在崇祯帝即位后“拨乱反正” , 都很快获得昭雪 。由于冤案制造者不包括皇帝 , 所以平反起来也容易得多 。
新皇帝会不会平反冤案 , 还得取决于有没有强烈的现实利益的驱动
条件二:光有“历史正义”不够 , 还需要有强烈的现实利益驱动 。如果没有重要的现实原因 , 即使时间已过百年 , 制造冤案的当事人都已不在 , 当局一般也不会对对冤案的全面平反有多少兴趣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岳飞一案上 , 岳氏子孙对宋孝宗的平反作为是不满的 , 一再称先祖“孤忠未尽明 , 遗谤未尽雪” 。直至韩侂胄欲主持“开禧北伐” , 有意借重对岳飞的平反 , 来为南宋的对外政策路线的大转折做政治动员 , 才建议宋宁宗在嘉泰四年(1204年) , 追封岳飞为“鄂王”;不久后 , 追夺秦桧爵位 , 将其谥号由“忠献”改为“谬丑” 。开禧北伐失败后 , 秦桧爵位、谥号被恢复 , 但对岳飞的礼遇未变 。宝庆元年(1225年) , 岳飞被冤杀后的第83年 , 宋理宗将其比作诸葛亮、郭子仪 , 赐谥“忠武” , 从官方层面上认可了岳飞的忠臣身份 。
对于于谦 , 要到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 , “卫安宗社”的功绩才被明廷肯定 , 给予其“忠慜”的谥号 。不过谥号最终颁布的时候 , 变成了“肃慜” , 回避了“忠”字 。又经过100年的时间 , 万历十八年(1590年) , 鉴于前谥饱受士林非议 , 不利于开展新时代的“忠君”宣传 , 朝廷才顺应浙江巡抚之请 , 将于谦改谥为“忠肃” , 使之名实归一 。
历史上有一位同《琅琊榜》中祁王萧景禹命运差不多的皇子——汉武帝太子刘据 。他们都是因为自身有贤名 , 且有一批拥护者 , 而被皇帝猜忌 。刘据在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之祸”中被冤杀 , 罪名是谋反 。武帝晚年 , 为稳定政局以完成皇位的交接班 , 曾惩治了陷害太子的江充等人 , 并修建了“思子宫” , 但没有进一步的平反举措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帝死后 , 即位的昭帝 , 是随着太子刘据倒台 , 才获得帝位继承资格的 , 因此对巫蛊之祸“这起亟待平反的冤案漠然视之” 。昭帝之后即位的宣帝 , 是刘据的孙子 。为了提升自身的皇位合法性 , 宣帝开始为祖父平反 。宣帝下诏 , “故皇太子在湖 , 未有号谥 , 岁时祀 , 其议谥 , 置园邑 。”最终 , 刘据获得“戾”的谥号 , 置奉邑200家;刘据同时遇害的儿子(宣帝生父)  , 被谥“悼” , 置奉邑300家 。宣帝同时还借着为祖父昭雪 , 封赏了一大批恩人、外戚 , 构建起自己在朝廷中的“嫡系势力” , 以对抗当时的权臣霍光 。刘据从被杀到逐步被平反 , 前后历时40余年 。
综上 , 对于一桩钦定的帝制时代的政治冤案而言 , 冤案制造者已从权力台面消失 , 后世当权者有强烈的现实利益驱动 , 是其获得平反的两大最关键要素 。至于《琅琊榜》里的平反故事 , 与历史相较 , 终不免显得太过轻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