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军入关吴三桂为何要献山海关?有何隐情?( 三 )


难御胡马的农民军
明朝覆亡后,与清军作战的重任就落在农民起义军身上 。当时关内的农民起义军,以李自成、张献忠两大部为首,都是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 。如李自成在1638年为洪承畴所败,蛰伏陕南商洛山中,到1640年底才以五十骑杀出商洛山进入河南 。由于成千上万中原饥民的蜂拥加入,他的部队急剧扩展成为数十万兵员的大军,驰骋中原,纵横关山,最后出师东向,颠覆了明王朝 。攻克北京之时,这支农民军实际也只有三年半的战斗历程 。
显然,在这短短几年内,参加起义军的又多为此前从未摸过刀枪的农民,作战技能很难赶上那些生长于马背之上、从小就能骑善射的八旗兵 。对农民起义军来说,只有在与强敌的反复较量中才能锻炼出坚强的战斗力 。而明朝的精兵大都在与清军作战的辽东前线,在内地与起义军对阵的多是搜刮有术、作战无方的部队 。起义军的作战能力很难得到锤炼 。
以前曾有一种观点认为,李闯王的军队进入北京后,骄傲自满,迅速腐化,因而失去战斗力,抵挡不住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 。这种观点并不完全准确 。李自成军队在北京确实发生了严重腐化和军纪败坏现象,如许多将领占据王公贵族府第,“子女玉帛,尽供其用”;有的士兵夜晚穷搜民家,“斩门而入,掠金银妇女” 。但这支军队入京仅一月,腐化时间尚短,斗志还没有丧失殆尽,尤其是作为领袖的李自成,仍保持了较强的进取心和战斗意志,不顾劝阻,坚持要亲征吴三桂 。山海关之战中,由于李自成的亲自督战,起义军还是打得很勇猛的 。
当时,吴三桂是明军少有的猛将,他的部队敢于与八旗兵进行野战较量,在反复厮杀中打出了“关宁铁骑”的威风,成为威震关外的劲旅 。但在山海关大战中,吴三桂那久经战阵的“关宁铁骑”,竟然难以抵挡李自成大军,几度陷于危急 。这说明起义军仍有顽强的战斗作风和高昂的战斗士气 。但是,同弓马娴熟的八旗兵相比,起义军的战斗力仍然要差上一截 。当清军数万铁骑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起义军便抵挡不住 。对李自成军队在清军铁骑面前的迅速崩溃,论者多认为是因与吴三桂军长时间交战而筋疲力尽的结果,但应当看到,当时多尔衮统率的清军主力还没有全部进入交战,首先出动的是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统领的正白旗和镶白旗的部队 。数万劲骑突出吴三桂军右翼,向起义军发起冲击 。在“万马奔腾不可止”的滚滚而来之势面前,起义军很快就转为全面溃败 。从这一交战过程中,很容易看清双方战力的强弱对比 。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起义军也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对清军占有兵力优势 。李自成亲征山海关,兵力有10余万人,而多尔衮率领的清军满、蒙、汉八旗主力和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王的部队,总共有18万人,此外还要再加上吴三桂的5万“关宁铁骑” 。曾目击山海关之战的朝鲜官员感叹“胡兵似倍于流贼” 。由此可知,清军无论数量还是素质,都超过李自成农民军 。
如果吴三桂不献山海关
崇祯帝缢死煤山后,多尔衮立即召开王公大臣会议,满洲谋士们力劝多尔衮立即出兵与李自成争夺天下 。当时多尔衮对李自成心怀敬畏,认为清军曾经3次围困北京却没有攻克,而李自成则一战攻破北京,可见此人的大智大勇和起义军的强大战斗力 。谋士范文程进谏,李自成虽“拥众百万,横行无忌”,但屡战屡胜,其志必骄,骄兵必败,“可一战破也” 。明朝降将洪承畴曾长期与起义军作战,是农民军的头号死敌,深悉农民军的特点 。他告诉多尔衮,李自成军战斗力虽比明军强,但不足与清军骁悍的八旗劲旅匹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