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搜神记一书

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应该体现在《搜神记》上 。它与地理博物作品不同,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一些琐闻杂记,是直承《穆天子传》及《山海经》影响而出现的 。它的作者是东晋初年著名史学家干宝 。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人 。出身世家,少即勤学,博览群书,着《晋纪》二十卷,时称良史 。据《晋书》本传载,他作《搜神记》是有感于父亲之婢和兄长死而复生的神异经历 。遂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而成的 。一方面"考先志于载籍",另一方面"收遗逸于当时",涉猎颇广,历数十年而成 。原书为三十卷,唐宋时尤存,大概在宋元之际佚失 。今本为二十卷,是明代学者胡应麟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出的 。
《搜神记》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也雅致清峻、曲尽幽情,确是"直而能婉"的典范 。其艺术成就在两晋志怪中独占鳌头,对后世影响极大 。它不但成为了后世志怪小说的模物,又是后人取材之渊薮,传奇、话本、戏曲、通俗小说每每从中选材;至于其中故事被用为典故者,更是不可胜计 。《搜神记》的续作、仿作很多,最著名的当推署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十卷 。这部书是否真为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所作,尚难以确定 。该书除少数故事与《搜神记》、《灵鬼志》等书相重外,绝大部分采自当时的民间传闻 。书中多爱讲神仙故事,其中不乏佳篇,如卷五的海螺女故事和"阿香推雷车"故事等,都十分优美,历代传诵,广为引用 。但也得承认,在艺术方面,尚处于小说发展的初期阶段,一般是粗陈故事的梗概 。
相关影视《搜神传》该剧以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搜神记》作为骨干,是香港无线电视于2006年拍摄的动画特技剧集,此剧为2007年节目巡礼剧集及2007、2008无线节目精选第二季剧集之一 。监制李添胜 。此剧并非以高清技术及16:9拍摄,所以在数码版的翡翠台及高清翡翠台会以16:9配以画面呈现(加上Pillarbox) 。故事内容主要取材自晋朝神话集《搜神记》加上其他中国神话传说改编及拼凑而成 。配合赏心悦目的动画特技、奇幻幽趣的表现手法,构出一场仙、人、魔三界的大戏 。
影响
六朝“志怪”远承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近继先秦两汉史书及诸子百家著作中的神鬼妖异故事,下开唐代传奇和宋代评话中“烟粉灵怪”故事的先河,一直深远地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说和戏剧文学,而明清的笔记小说则可以说是六朝志怪的嫡传 。六朝“志怪在我国文学史土,特别是在古代小说的发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搜神记》则是现存“志怪”小说中价值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是这个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 。通过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六朝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对我们充分认识六朝“志怪”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历史地位无疑是有帮助的 。
前代神怪作品的创造性继承者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志怪小说,特别是《搜神记》之所以能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辉,首先在于它对前代的神怪作品有着创造性的继承 。马克思指出“古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我们也可以这样评价中国的神话 。《搜神记》正是在中国神话和前代其它神怪故事的沃土上生长出来的一株奇葩 。‘已对前代神话鬼怪传说故事的继承乃是一种创造性继承 。
首先,从《搜神记》中故事的来源来看,既有对前代作品内容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造 。
该书中著录的汉代故事就不下百条,且有文献可查的不少于几十则 。如《董永》第则②引自刘向的《孝子传》,《东海孝妇》引自刘向的《说苑?贵德》,又如《阴子方》、《张助》、《张汉直》《到伯夷》等等,卿裤见东汉应确的《代俗通义》一方面《搜神记》有对前代神怪传说的转录保存之功,另一方面又有它自己在题材内容上的更广泛的开拓 。魏晋前的神怪作品就其总体而言,反映的生活面是广泛的、主题也是多样的但就具体的某一作品看,表现的题材或思想内容却有明显的局限性 。就拿现存保留古代神话最多的《山海经》来说,书中有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概其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分之三类一是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故事,如《海外北经》中钟山之神“烛阴“又称“烛龙””的传说,《大荒西经》中关于女娲的传说 。二是战胜灾害的英雄故事,如《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 。三是反映部落间的战争,如《大荒北经》中黄帝与蚩尤之战,《海外西经》中刑天与帝争神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