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历史上刘关张并未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的故事是这样叙述的:
话说,玄德与张飞在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玄德就邀他同坐,问其姓名 。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 。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
网络配图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解读真相为什么说“桃园三结义”是虚构的呢?
第一,正史中未提及此事《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也,亡命奔涿郡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
网络配图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
这是《三国志·关羽传》中的记载,从这段记载中,“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我们可以看出,刘关张3人的关系一直都是很好的,这一点我们必须给予肯定 。但关羽在回答张辽的问话中,却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关羽对刘备的称呼不是“兄长”而是“刘将军” 。
《三国志·张飞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 。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张飞对关羽称兄,但对刘备却称先主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刘关张3人并未桃园三结义 。
网络配图
【研究发现:历史上刘关张并未桃园三结义】第二,年龄与史书记载有差别《三国演义》中将3人的结拜定为刘备为大哥,关羽是老二,张飞最小 。但据史书记载,刘备生于公元161年,卒于公元223年,而关羽生年不详,卒于公元220年,据清康熙年间一位名叫朱旦的官员写的一篇《关侯祖墓碑记》的文章中说,关羽生于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据此推断,关羽比刘备大一岁 。而据《关公年谱》记载,张飞小刘备4岁 。由此可以推算,这3个人中张飞最小,刘备次之,关羽最大 。由此观之,桃园三结义如果为真,又岂会将3人的长幼顺序排列错误呢?所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纯属虚构,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虚构写法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