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留给中国的十大糟粕思想:愚民政策歧视女性

鲁迅说:“翻阅两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只看到两个大字:吃人”,诚哉斯言!鉴于当下,国学之风盛起,覆人无数,有必要再次将孔子的糟粕思想进行梳理,以示国人 。
一、等级观念:
孔子推崇君权、父权、夫权,提倡愚忠、愚孝、愚节 。在孔子的观念里,君臣父子夫妻,各有其位,等级森严,不容僭越,绝无平等之必要,更无平等之可能 。导致国人只知专制,不识民主,以为命由天定,其实人人生而平等 。孔子的这种专制思想、等级观念逐渐渗透进国人的血液里,流淌至今,如附骨之蛆,剔之不去 。
《论语·颜渊》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论语·八佾》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论语·里仁》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二、孔子力主推行愚民政策:
让民众按照统治者的意思去做事,却不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原因 。愚民为何?一句话:便于统治!中国近现代的诸多落后,以及国人骨子里的奴性十足,都是两千多年的专制思想和愚民教育合力作用的结果 。对此,孔老夫子,恐怕难辞其咎 。
《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三、简单的二元思维:
孔子眼里,人只有两类,非君子即小人 。如此简单的二元思维,导致国人在面对多元社会,多元问题时的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 。其实人性之复杂,根本就不是君子和小人所能涵盖的,当然,孔子认为一分为二足矣 。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四、孔子只重阐述,不提倡原创:
结果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只能将古人的思想陈陈相因,多是些训诂、考据、索隐之学,而新思想的诞生几无可能 。此便为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再无思想大家之根源所在 。另外,一个不重视原创的民族只会出现现在这样的结果:抄袭严重,盗版猖獗 。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 。”
五、迷信古人:
孔子的目标永远向后,只恨不能回到周初,为周公洗足,替武王捶背 。导致的结果是,人人迷信古人,而古人迷信更古的人 。年纪轻轻就开始怀旧,不思进取,只知慨叹人心不古,其实古人之心未必如今 。
《论语·述而》子曰:“信而好古 。”
六、歧视女性:
孔子轻贱女性,视女子为小人,导致的结果是数千年的重男轻女,造孽无数 。
《论语·阳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七、狭隘的民族主义:
孔子心中那“正统嫡传”的文化道德优越感,逐渐演变成国人心目中“上国”之莫名其妙的观念,至明清而愈演愈烈,举国上下,不知天外有天,遂有清末之辱 。细细揣度,人类之战争,半数以上起于民族主义,一战、二战之德国日耳曼民族、日本大和民族,皆因自以为优而彼等劣,遂起贪心,致生灵涂炭 。现今,国内经济略有好转,民族主义叫嚣又起,望国人慎之再慎,引以为戒 。
《论语·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八、孔子提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此这般,社会责任感,从何谈起?
《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九、孔子是典型的精英主义者,骨子里看不起劳动人民,视农民、菜农、手工业者为小人 。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
《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