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司马懿为什么反目成仇:到底是谁辜负了谁?

【曹操与司马懿为什么反目成仇:到底是谁辜负了谁?】208年 , 曹操为丞相以后 , 强征司马懿为文学掾 。219年 , 蜀吴联盟破裂 , 孙权遭刘备征伐 , 为避免曹操趁火打劫 , 孙权向曹操称臣 , 拥护曹代汉自立 。曹操说:这娃娃想让我坐在炉炭上烧烤吗? 司马懿却说:“大汉气数已尽 , 殿下以德服人 。孙权称臣 , 上天之意 。”司马懿在曹氏代汉这个问题上表态支持 , 因此曹操对他转为信任 。
曹操进封魏王后 , 司马懿多出奇策 。如蜀国大将关羽统兵进攻樊城 , 威震华夏 。当时曹操为避关羽锋芒 , 一度准备迁都河北 。司马懿劝阻:于禁等被水所淹 , 不是攻守失误 , 对国家没有大的损害 。如果轻易迁都 , 不仅以弱示敌 , 还会造成人心浮动 。我们派人说服孙权 , 令其抄袭关羽后路 , 樊城之围自解 。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计策 , 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 , 俘杀关羽 。司马懿之计利用了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的矛盾 , 充分运用四两拨千斤 , 挑动鹬蚌之争 , 坐收渔利 , 不仅挫败了关羽的攻势 , 解除了樊城之围 , 而且也使诸葛亮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夹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 。
从魏文帝曹丕时期开始 , 司马懿几乎就成了曹魏的守护神 , 哪里有强敌犯境 , 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 。他最重要的军事成就有二:一是解除了诸葛亮的多次进攻 。二是平定辽东太守公孙渊的反叛 。这年司马懿已经61岁 。由于正统的道德观 , 历代帝王都渲染司马懿的奸诈和篡位 , 片面地苛责他的不忠 , 而没有反思曹魏对他的不信 。
曹操猜忌司马懿 , 也是符合曹操一贯的用人风格的 。曹操主张唯才是举 , 实际上有一个前提 , 那就是无论是什么人才 , 必须保证为我所用和为我所控 。否则 , 必欲除之而后快 。曹操对司马懿的雄才大略既暗自叹服 , 又深为忌惮 , 唯恐儿孙辈无人能够驾驭 。曹操曾提醒曹丕:司马懿非人臣 , 一定会干预你的家事 。但曹丕对司马懿非常推重 , 自然也就没把曹操的告诫当回事 。魏文帝曹丕曾说:司马懿会像萧何效忠于刘邦一样效忠于自己 。
曹丕临终时 , 对太子曹叡说:“有三个人 , 你千万不要怀疑 。” 这三位顾命大臣中 , 曹真是皇室成员 , 但才略平平;陈群主管政务;唯有司马懿有超群的军事才能 。但皇室成员对司马懿的猜忌此起彼伏 , 魏明帝陷入一种既离不开又信不过的纠结之中 。司马懿征伐公孙渊时 , 路经故乡温县 , 他没有光宗耀祖、衣锦荣归的畅意 , 反而有了告老还乡的苍凉 , 因为他深知消灭公孙渊后 , 狡兔死走狗烹 , 能否终老封地 , 不得而知 。
但命运再次让司马懿成为顾命大臣 。司马懿还在班师途中 , 魏明帝突发重病 , 其子齐王曹芳只有八岁 。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为顾命大臣 。司马懿昼夜兼行四百余里 , 一宿而至 。司马懿流涕问疾 , 魏明帝紧抓着司马懿的手目视齐王说:“我一直没有死 , 就是为了等你 , 现在终于见到了 , 再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 我的儿子就托付给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