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成语:怙恶不悛

怙恶不悛 hù è bù quan

一天一成语:怙恶不悛

文章插图
「解释」
一贯作恶;屡教不改 。怙:坚持;悛:悔改
「出处」
先秦?左丘明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 , 从自及也 。虽欲救之 , 其将能乎?
「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
「示例」
对这个怙恶不悛的惯犯 , 必须严加惩处 。
一天一成语:怙恶不悛

文章插图
「近义词」
死不改悔、罪大恶极
「反义词」
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辦形」
怙 , 不能写作〞枯”或“估”;悛 , 不能写作“俊 。
【一天一成语:怙恶不悛】「正音」
一天一成语:怙恶不悛

文章插图
怙 , 不能读作“gu”;恶 , 不能读作“e”或“wu”;悛 , 不能读作“jun” 。
「寓意」
俗语说“小时偷针 , 大了偷金” , 坏事虽小 , 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心灵 , 日积月累 , 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 , 最后就会跃进犯罪的泥坑 , 成为一个可耻的“大恶” 。成语告诉人们 , 如果作恶开始 , 就遏制住其发展势头 , 则不至于罪恶累累 , 如果坚持作恶 , 则会祸及四野 , 恶名昭著 。
「故事」
一天一成语:怙恶不悛

文章插图
公元前723年 , 十四岁的寤生继任郑国国君 , 史称郑庄公 。过了三年 , 卫国联合宋、陈等国进攻郑国 。为了离间卫国的盟国陈国 , 庄公派使者到陈国去要求和好 , 并希望结成联盟 。
不料 , 陈桓公瞧不起郑庄公.不愿与郑国结盟 。他的弟弟五父仗义劝谏说:”对邻国亲近、仁爱和友善 。是立国的根本 。您应该考虑到这些 , 答应郑国的要求 。”
但是 , 桓公听不进五父的话 , 反驳说:“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 , 它们才是我们陈国难以对付的 。郑国有什么作为 , 能把我们陈国怎样!”
庄公得知桓公拒绝与自己结盟 , 勃然大怒.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
公元前717年 , 他率领大军攻伐陈国 。桓公仓促率军应战 , 结果大败 。后来 , 史学家对上面这段历史发表评论说:“友善不可丢失 , 罪恶不能滋长 , 这是针对陈桓公说的 , 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改过 , 最后一定会自食其果 。别人是挽救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