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阳货欲见孔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孔子学院是我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用于传播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和教育的机构,使外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国家学习中国的汉语与传统文化 。孔子学院的设立既出于纪念孔子的目的,又是为了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友好关系 。
孔子学院
如今,孔子学院已遍布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同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给了世界各地想要学习汉语、向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学习和了解的机会和平台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的大学,它是一个文化交流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公益机构,不注重盈利 。孔子需要一般设立在国外的大学或研究院等教育机构之下,给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正规的汉语学习教材和平台 。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都有着其自身的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及优势之处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
孔子学院以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增加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国汉语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作出贡献为宗旨,以世界各地人民为对象开展汉语教学,同时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向他们提供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信息咨询等等 。
孔子学院作为一个重要文化机构,有其自身的规章制度,通过设置章程来维护全球孔子学院的秩序和运行 。孔子学院还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和推广自己,例如发行孔子院刊和学院邮票等 。
阳货欲见孔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阳货欲见孔子》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孔子怀着远大政治理想抱负,一直在寻找出仕做官的途径,又不屑与阳货一干人等“同流合污” 。面对阳货的“橄榄枝”和出仕之路,他该如何抉择呢?此文描写生动有趣,充分描写了孔子矛盾的心理 。
阳货欲见孔子
文章讲述的是阳货想去拜见孔子,可是孔子对他避而远之,不想与他相见 。为了能够见到孔子,阳货想了一条计谋,给孔子送礼,送一只烤猪 。当时的国家以礼治国,孔子本身也是个非常敬重“礼数”的人,也懂得“礼尚往来”的规矩 。所以,在接收到礼物之后肯定也是会回礼 。孔子不想见到阳货,于是专门打听了阳货不在家的那一天去登门拜谢 。没想到,冤家路窄,两个人在路上碰见了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孔子会被阳货给说服出去做官么?最终,在阳货一连串的逼问中,孔子万般无奈之下答应出仕 。
为什么孔子对阳货的邀请避而远之?根源在于,孔子的政治理想与阳货的政治理想相悖 。孔子主张德治,阳货却是个篡夺权力的臣子,孔子不屑与这样的人交往 。那么,孔子为什么会妥协呢?其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政治理想 。孔子热心救世,积极参与政治 。为了实现政治理想曾周游列国,历经艰辛 。为了未完成的政治理想,孔子只好答应出仕 。
由此可见,孔子是个十分重视礼仪的人,尽管不想面对阳货,但也不会丢了礼数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孔子虽然不想做官,但是答应的事情他会如实办到,果然有大家风范 。
孔子图片表达了什么
这张图片主要是关于孔子学琴的故事,故事出自于《史记》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图中有几个人在学习弹琴,其中一人是孔子,还有一人是教导孔子的老师师襄子,这两人就是孔子学琴这个故事的主角 。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的故事主要是这样的:孔子拜善琴的师襄子为师学习弹琴,然而自他学琴开始已经十天了还没有学什么新曲子,师襄子对孔子说:“现在可以学习别的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然对曲子的形式已经熟悉了,但是还没掌握弹奏的方法 。”一段时间后,师襄子觉得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习别的内容了,然而孔子说自己还没有领会到乐曲所包含的意境 。又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告诉孔子已经领悟到意境了,可以学习别的了,然而你孔子又说他还不够了解曲子的作者 。在这之后又一段时间过后,孔子对于弹琴的造诣更上了一层,他根据自己对乐曲的感悟和理解说出了真正的乐曲作者,师襄子听后对着孔子施了一礼,以示敬佩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