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先王禅让的传说,认为尧、舜、禹三代政权的交接,是通过推荐、考察和任用等程序和平实现的 。所谓禅让,是指在位君主生前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目的是让更贤能的人来统治国家 。通常,禅让将统治权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的更替,称为“外禅”;让位给自己的同姓血亲,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内禅” 。禅让的做法,可看作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
网络配图
最早的禅让是由尧帝传给舜帝,尧开创了禅让的先河 。《史记》上讲,尧帝在“四岳”(各部落首领)会上说:“朕在位七十年了,你能稳定政权,你来接班吧?”四岳回答:“我们德不行,还不适合当首领 。”尧又说:“那就发扬你们的光明,推举埋没的人 。”
众首领推荐:“有矜(单身男子)在民间,曰虞舜 。”于是尧帝将舜招来做女婿,“尧妻之二女 。”经过三年的考察,尧对舜满意了,在祖庙里举办了庄严的禅让仪式,之后,“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舜在试用期间倒不负众望,在尧的支持下,处理了共工、讙兜、三苗、鲧,“四辠(罪)天下咸服 。”尧老了,对于儿子丹朱,“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
尧崩后,举丧三年,舜礼让丹朱,自己躲到南河的南边去了,然众人不服,于是舜说“这是天意啊”,这才正式登上帝位,完成禅让的整个过程 。舜帝就位后面临洪灾泛滥,鲧治水不力被斩,四岳推荐禹为司空治水,禹治水成功,丰功伟绩,天下众望所归,
于是“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就是说举办了禅让仪式,确立了禹为继承人 。帝舜崩后,三年丧毕,禹又礼让舜的儿子商均,自己躲到阳城去了,又是众人不服,禹只好出来就天子位 。从尧、舜到禹的禅让,古书记载如此,可以看出从推选,考察、举办禅让仪式、举丧三年、形式上礼让先王的儿子,然后自己再正式就位的完整程序 。
仔细看看禅让的程序,就会发现禅让制漏洞百出,没有监督机制,要改变禅让制并不困难 。禹帝上任后已是晚年了,儿子启也有六十多岁 。按惯例“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史记》 。皋陶是很能干的,众人也都没意见,不过皋陶的年纪比帝禹还要大,这哪象是选继承人啊,所以不久皋陶就寿终正寝了,没能禅让成功 。“而后举益,任之政”《史记》 。
网络配图
这里有个细节,就是帝禹对皋陶和伯益都没有举办禅让仪式,没有“荐之于天”,这恐怕不是疏漏,于是埋下了改禅让制的伏笔 。其次,帝禹将军政大权都交给儿子启,伯益看来没有实权,所以启的权威远高于伯益 。这还不够,平时外出时,帝禹都带着儿子启同行,增加“曝光率”,以提高儿子的威望 。
到帝禹崩了之后,三年丧毕,伯益按部就班地礼让,“辟居箕山之阳”,没想到启多年大权在握,人多势众,已经集团化了,“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韩非子》 。于是,启用武力夺得政权,他说:“吾君帝禹之子也 。”天下是我老子的,我是儿子啊,天下当然归我了 。从此,开始了王位由父子世代相传的“世袭”制,“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被“天下为家”的奴隶社会所代替 。
当然,从禅让到武力“世袭”,启的夏王朝初期很不稳定,所以他杀了伯益,又战胜了不服世袭的有扈族,逐步巩固了自己的帝位 。
其实,帝禹对于禅让,心里应该早已反对了,他千方百计想把王位传给儿子,但又要顾及名声 。所以他就利用禅让制的漏洞,一是他的禅让活动没有举办神圣的仪式,也就是“未荐于天”,反正没人管,古人很敬祖宗和上天,对祖宗和上天的承诺不敢违背,禹的禅让没有举行仪式,在精神上为儿子启武力夺权铺平道路;二是《史记》上说:“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但这与事实不符,伯益始终对国事兢兢业业,曾经是禹治水时的主要助手;发明过一种凿井的新方法,被人称为“井神”;伯益还擅长畜牧和狩猎,教会人们用火烧的办法来驱赶林中的野兽,可以说伯益在那时久负盛名 。
- 揭秘:梁山最没心没肺的女人是谁?
- 揭秘朱元璋为何要用三筐稻谷考贡士
- 揭秘:中国历史记载的四大著名叛将
- 揭秘吴伟业与名妓卞玉京无疾而终的爱情
- 揭秘明代皇帝为避免外戚干政让公主只嫁老百姓
- 揭秘真实的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奠定三国鼎立
- 揭密:血滴子是什么?血滴子是雍正秘制毒药吗?
- 千古一帝因何而亡?揭秘秦始皇死亡之谜团
- 315手抄报:揭露消费陷阱,保护消费者权益
- 桂林大公馆酒店,从桂林大公馆酒店到中山路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