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前的美国:利用日本削弱英俄打开中国大门( 三 )


面对日本的崛起 , 美国开始考虑对日关系 。要想化解并利用与日本在东太平洋夏威夷问题上的这种深刻矛盾 , 就要考虑用其他利益与日本进行交换 。为此 , 美国的东亚政策在19世纪70年代发生了历史性转折,美国抛弃欧洲伙伴,单独奉行亲日政策 。1878年 , 美国不顾欧洲国家的反对,与日本签订一项条约 , 允许日本享有很大程度的关税自主权 。1880年,美国再次不顾英国反对,表示有意在日本取消治外法权 。这样 , 通过逐步给日本松绑 , 日本逐渐成为与其他列强平起平坐的正常国家 。同时 , 美国极力怂恿日本向南和向西扩张 , 牺牲英国和中国、俄国的利益 , 从而减轻日本在夏威夷问题上对美国的压力 。另外 , 1899年美国占领菲律宾之前 , 美国在亚洲没有一个像样的基地 , 再加上当时美国海军的实力仍在发展之中 , 因此这一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就是纵容日本“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 。纵容和利用日本为美国充当东亚战略“清道夫” , 这是美国对日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 , 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 。因此 , 在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之前 , 美国表面宣称中立 , 但实质上偏袒日本 。不但拒绝干涉日本 , 还有意向日本派出军事顾问 , 甚至利用驻华使馆的外交特权 , 窝藏包庇日本间谋 , 提供军事情报等 。
其次,利用日本扩张 , 削弱英国、俄国等列强在东亚的影响力 。
进入19世纪 , 美国的亚洲政策建立在使用武力和与其他大国合作这两个原则基础上 , 但随着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在东亚的崛起 , 美国一改所奉行的东亚政策 , 转而采取亲日政策 , 试图通过美日合作削弱英俄等国在东亚的影响力 。美国的东亚政策“看好的是日本的未来 , 而不是中国或朝鲜的前途” 。因此 , 当中日围绕朝鲜问题的矛盾升级以后 , 美国一再拒绝英国的联合调停建议 。
1891年俄国宣布开始兴建从莫斯科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伯利亚铁路,美国、英国这些试图扩大在华势力的国家如坐针毡 。时任海军助理部长西奥多·罗斯福向麦金莱总统汇报时警告“俄国对美国的亚洲利益的威胁日甚一日” 。美国对日政策是遏制日本向东太平洋扩张 , 支持日本战胜中国后再从俄国那里获取利益 。其要义在于把日本改造为美国在亚洲的打手 , 同时又是美国阻挡亚洲强国力量进入东太平洋的“防波堤” 。另外 , 据苏联学者研究 , 19世纪90年代 , 美国在中国满洲市场上就已经取得统治地位,在主要商品输入方面将其他竞争者抛在后面 。例如1891-1892年 , 美国输入满洲的主要纺织品品种就比英国多9倍 , 美国输入满洲的煤油比俄国多1.5倍 。因此 , 为抵制俄国势力在中国东北的扩张 , 美国国务卿在调停中日甲午战争过程中就曾劝说清政府放弃亲俄的外交政策 , 提醒清政府俄国是中国的主要威胁 , 建议中国实行亲日政策 , 指出:“清国暗中委托欧洲诸国、尤其俄国 , 使其对日清间之谈判进行干涉 , 借以削减日本之要求 。依据本官之浅见 , 俄国并非得以作为清国之友邦而向之求教之国家 。清国可惧怕之国家 , 并非日本而是俄国” 。同时 , 美国国务卿也一再建议日本警惕俄国的野心 , 不要与俄国进行交易 , 指出:“如日本与俄国达成协议 , 虽当前无何危害 , 但俄国野心甚大 , 令人难以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