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后代怎样了关于韩信的成败之谜解析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他的一生是极为辉煌的,但是晚年的凄惨,不经让人联想,他的后代如今生在何方?


在西汉建立不久之后,功高盖主的韩信,遭受了猜忌,于公元前196年,在未央宫内,被吕后所陷害,死法极为残忍 。吕后为何会这么做呢?司马迁认为这是刘邦的本意,只不过是借吕后一手,杀害自己的功臣,以减少自己的骂名 。把韩信和陈豨扯在一起,认定他们有谋反之罪 。但事实两者并没有联系之实,何来一起谋反,这些史料也就成了日后司马迁从侧面说明韩信是被刘邦所陷害的最有力的证据 。刘邦为了斩草除根,并没有因为他之前的功劳而仁慈,而是下令诛杀韩信的三代 。
根据京兆堂《韦氏族谱》的记载,韩信有一幼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委托给萧何照看,于是萧何把幼子带到了南越,嘱托给了赵佗抚养 。在韩信被杀害之后,刘邦对其他功臣的猜忌也就日益加强,随之到来的就是,派遣5百兵包围萧何家,对萧府日夜监视,直到萧何因贪污进监狱 。这些异常行为表明,萧何救幼子的真实性比较大 。
直到《樵书》上记载,说广东一带,有个名叫韦土的官员,就是韩信的后代 。其中也记载了萧何救幼子的事件,并且把这个幼子的姓氏有所改变,去其一半,只有韦 。这样才使这幼子躲过刘邦的抓捕,逃过一劫 。
众多史书的记载,都认为韩信留有后子,只不过是以韦姓隐姓埋名,那就确定韩信是留有后子的,并且韦氏一族是有延存至今的,保留着韩信的血脉 。
关于韩信的成败之谜解析
秦末,出现了历时数年的战争,史称“楚汉相争” 。刘邦因为知人善用,最后成为一代皇帝 。他的账下大将韩信,因为功高盖主,一次次变官职,最终还是被封为楚王,也算是衣锦还乡,但是就在韩信春风得意之时,刘邦开始挤兑他,猜忌他,韩信在不断地后退,最终的结果还是落下凄惨的晚年,这又是为了什么?


韩信当楚王回去就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就是找到当年那个漂母,给予重金;第二件给那个南昌亭长,给予他1百钱,告诉他好事得做到底;第三件就是找到了那个羞辱过他的恶少,并没有解决掉他,而是升他为中尉 。韩信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报恩,顺便收买了很多的人心,至少在别人看来,侮辱过你的人,都不会有事,反而升官,可见韩信心存善良 。这个时候,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时候,但是好景不长 。
心性奸诈的刘邦,对他开始产生猜忌,刘邦知道谋害忠臣的代价,因此他在等待时机 。于是乎,刘邦宣布一个通知,他将要开始南巡,这对韩信来说是一个暗号,认为刘邦是针对自己来的 。这时候,有一个人给刘邦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叫韩信杀了钟离昧,此人是谁呢?这个人曾是项羽的手下,刘邦多次在他面前吃了败仗,等到项羽倒台之后,就投奔到韩信那里 。
这个人出的主意,就意在陷害韩信 。果不其然,韩信砍了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 。
就这样,韩信就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 。第一:卖友求荣,钟离昧至少把他当朋友看待,才会投奔于他,但是没想到的是,韩信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砍了他;第二:讨好献媚,假如你心理没鬼的话,你也不用把钟离昧杀了,提着人头来见我,这是刘邦的猜忌 。可谓是做了亏心事,就会气不壮;第三:主动投降,刘邦会觉得,我又没有处分你,你就自己行动了,可见战术上又输了一把 。
之后,韩信官职就被降了两级 。韩信并没有就此收手,他还到樊哙府上,惹火了樊哙 。还跟蒯通同流合污,被刘邦判定为反贼,最终计谋抓捕,惨死在未央宫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