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万历年间宦官冯保竟然成了顾命臣

张居正、冯保,政治上有所建树,却过不了金钱关 。惜哉
历史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电视上的热播,引发了新一波追觅中国古史的高潮,不过这次是由“清史热”转变为了“明史热” 。该剧中,除第一主角张居正而外,还有一个人物上镜率颇高,他便是大太监冯保 。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此途在文化快餐化时代颇受青睐,但若能将艺术化的“历史”与真实历史相结合,或许效果更佳 。其实,荧屏上的冯保,同样有着不少看点 。
冯保发迹很早 。早在万历皇帝的爷爷嘉靖皇帝时代,他就已经在宦官圈子中享有响当当的名气了 。当时他的官职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这属于宦官中的最上层 。隆庆皇帝在位期间,冯保权力进一步扩张,又提督东厂并兼掌御马监事 。在明代宦官系统中,得以管理特务机构——东厂,算是坐上宦官中的第二把交椅了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对明皇宫顶级宦官作有这样的比喻:“掌印秩尊,视元辅;掌东厂权重,视总宪次辅 。”即是说,掌印太监如内阁中的首席大学士,为元辅之任;提督东厂太监权力巨大,相当于阁臣中的次辅 。由此看来,冯保离权力巅峰仅有一步之遥了 。然而就是这小小的一步,让他走得颇为郁闷,颇为坎坷 。
后来,掌印太监空缺 。缘照前例,冯保理所当然应该晋级,但他却没有得到这个待遇 。很明显,隆庆皇帝并不喜欢他 。受万岁爷的影响,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也决定把这个肥缺让给他人 。此后,冯保的两个下属太监陈洪与孟冲,先后越过他而当上了宦官的大掌柜 。冯保心知肚明,这一切都是高拱的蓄意安排 。自此,冯保对高拱产生了仇恨,想将其扳倒 。
其实,嫌高拱碍眼的权势人物,不止冯保一个,就连高拱的副手、内阁次辅张居正都觉得他碍事 。高拱是个拔萃能干的宰相,不过他的光辉形象实在太耀眼太炽烈了,以至于显得其手下个个都过于庸碌笨拙 。高拱的专权终于迫使宦官“次辅”冯保与阁臣次辅张居正同病相怜并结成亲密的利益联盟 。他们暗自寻求机会,时刻准备将高拱这棵大树连根拔起 。
隆庆六年(1572年),隆庆皇帝龙体欠安,恐将不久于人世 。冯保秘密告知张居正,希望他按照他们的意愿草拟皇帝遗诏,以防不测 。但他们二人的保密工作没做好,竟为高拱觉察,张居正被高拱斥责得满脸通红,只有低头谢罪的份儿 。这年五月,隆庆皇帝的驾崩,彻底改变了明王朝中枢集团的成员结构 。
古代的任何宦官,但凡掌权干政,就必定会依附皇室,寻求稳固的后台,冯保亦不例外 。接替隆庆皇帝御宇的就是年幼的万历皇帝 。当时万历的嫡母陈皇后与生母李贵妃同在 。按制,陈后当晋升皇太后,但冯保却认为当行两宫太后并尊,即在尊陈后为太后的同时,也要践行“母以子贵”原则,尊奉李贵妃为太后 。已和冯保穿一条裤子的张居正对此双手赞同 。在张次辅的主持下,陈后尊为“仁圣皇太后”,李后尊为“慈圣皇太后” 。帝王登基便践行嫡庶母并尊之制,这是空前的,可谓张居正与冯保的一项宫廷制度革新 。从此,李太后就成为了冯保、张居正在皇宫中的遮风大树 。
冯保赶跑掌印太监孟冲后,竟又“矫遗诏令与阁臣同受顾命” 。冯保与内阁宰辅高拱、张居正、高仪等一同成了万历皇帝的顾命大臣 。有了这一政治头衔,冯保便可堂而皇之地去干预朝政,比肩阁臣 。宦官摇变顾命臣,这在中国两千年帝制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堪称奇景 。
在李太后的暗自支持下,冯、张二人终于实现扳倒高拱的政治愿 。张居正接替高拱而为内阁首辅,自此他便正式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张居正变法序幕 。因得宜于李太后与大内总管冯保的共同支持,张居正成为如李国文先生所说的“中国唯一没有什么阻难,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张居正被后世誉为“救时宰相”,他的系统改革在历史上曾产生重大作用,堪比北宋王安石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