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祸水还是背黑锅?千古美人西施死亡之谜

西施,本姓施,名夷光 。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 。她忍辱负重,以身救国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春秋末年,强大的吴国攻打越国,结果越军因寡不敌众而大败 。越国国王勾践向吴国国王夫差乞降 。吴王夫差不听大夫伍子胥“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的劝告,把勾践夫妇和越国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苏虎丘,当夫差的马夫 。三年后,被放回了越国 。
网络配图
当勾践回国后,就立志要向吴国报复,恢复自己的威信 。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欲采用美人计的方法来达到其政治目的 。经过民间挑选,这个历史重要任务最终落在西施身上 。西施带着亡国之痛,怀着爱国主义情怀,肩负着救越国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政治使命来到吴国 。她用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对她宠爱有加,言听计从 。
西施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机智勇敢,懂得如何讨得吴王的欢心 。自西施到了吴王的身边,吴王就整日沉溺于酒色中,不顾国家安危 。整日住在姑苏台,与西施一年四季享乐游玩 。朝中大臣有劝谏的,都被他或训斥、或驱逐、或罢官,于是大家渐渐也就不敢说了 。只有老臣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无道,就在姑苏台下进谏劝阻,但吴王还是不理 。伍子胥觉得吴王如此势必祸国,劝谏又不听,于是称有病不再上朝,吴国的国力从此日渐衰弱 。
吴王夫差把万千宠爱集于西施一身,而西施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她时刻想着怎样让吴王高兴,怎样让吴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让吴王成为无道之君,荒废国事 。伯嚭是吴国的大夫,深得吴王宠信,为人奸诈贪婪 。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经常给他送些金银珠宝,有时也给他送美女,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他不惜出卖国家,与西施一起说越国的好话 。
公元前475年,越国趁国力强盛之际,攻打国力日益衰弱的吴国,大获全胜 。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似乎随着灰飞烟灭的吴国没进了黑暗的历史之中 。
后人评价历史人物的眼光经常是苛刻、不公正的,往往只留意他们最为辉煌的时刻,忽视了他们落寞或者平静的岁月 。西施就受到了这样的“忽视” 。西施留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光似乎只有昙花般的几年,更多的人生轨迹被人为忽略了 。当我们想努力还原一个完整的西施时,会发现异常艰难,更会发现太多的谜团和思考 。
网络配图
应该如何评价西施呢?历来多将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以为西施是祸水 。唐朝罗隐曾有《西施》诗一首:“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小诗破除了“西施是祸水”的论调 。家国兴亡成败是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吴国灭亡是各方面矛盾激化爆发而形成的,不应回咎于西施个人 。将一国的衰亡归结为个体的美色,是为亡国君臣摆脱责任的托词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则用推论说,假如西施忠诚吴国,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在历史大势眼前,个人的作用究竟是有限的 。西施是个爱国者,我们不能由于她的美色和她的作用,将她列为祸国魁首 。
“红颜祸水”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 。俗话说: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不仅是帝王争夺的对象,也是他们玩弄的对象 。他们已经习惯了把责任推给女人来承担 。比如说,仗打败了,便叫女人去“和亲”,国家亡了,就拿女人来“顶罪”等等 。这些红颜们,她们惟一的错误就是长得太漂亮,可这也算是罪过吗?帝王身边的女子是否就不能生得如花似玉?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