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家庭跟不上巨人的步伐( 五 )


索菲娅抱怨托尔斯泰一生中都以工作为重 , 投身运动 , 疏于对子女的照顾 。尤其几个年幼的孩子 , 见到家庭教师的时间远远多过见到父亲 。托尔斯泰的几个儿子也不赞同他们的父亲 , 时时与他唱反调 , 倒是几个女儿对他很忠诚 。托尔斯泰也有过私心 , 大女儿玛莎一直深得宠爱 , 是他的得力助手 , 他曾不止一次阻挠过玛莎按照自己的心愿嫁作人妇 。
家庭战争
到19世纪90年代 , 托尔斯泰已成为俄国最知名的精神领袖式的人物 , 有人甚至说 , 如今存在着“两个沙皇” 。1901年 , 他被教会公开革除了教籍 。这是相当严重的处罚 , 有专家说 , 东正教历史上被扫地出门的不过三四人 。还有好几次 , 官员主张将他流放 , 或者抓进监狱 , 都因忌惮他的国际性声誉而不了了之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说过一句名言:“托尔斯泰想让我将他流放到索洛维茨基 , 可是我却不愿他引起公众的注意 。”
有同行为他惋惜 , 几分几合的老朋友屠格涅夫 , 临终前给托尔斯泰写了一封恳切的信:“我想向你提出最后的、真诚的请求 。我的朋友 , 回到文学活动上来吧!这种天赋和其他万物一样 , 乃上天所赐 。哦 , 如果我的请求对你能有效果 , 我会多么快乐啊!”
和他一样失望的 , 还有索菲娅 。1885年 , 她接管了丈夫早期小说的出版事宜 , 曾专门请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遗孀 , 如何经营出版业 。后来的事实证明她是个相当出色的商人 。为8个孩子的将来打算 , 以及大家庭的流水般的开支 , 索菲娅时常感到赚钱的紧迫性 。1890年 , 她还曾面见亚历山大三世 , 成功说服他取消了对托尔斯泰的小说《克莱采奏鸣曲》的禁令 。当然 , 事后夫妻俩闹得很僵 , 托尔斯泰对此表示不齿 , 他不愿靠写作牟利 。
他晚年创作的重要长篇小说《复活》 , 也是一个关于心灵忏悔与救赎的故事 , 所得的高昂版税全部捐给了杜霍博尔派教徒 , 他们因不同于东正教的宗教主张而被当做异教徒 。这笔钱加上其他托尔斯泰主义信徒的募捐 , 最后资助了7500余名杜霍博尔派教徒集体乘船迁居加拿大 , 逃离了教会的迫害 。
托尔斯泰晚年家里常聚集着一堆各地来的追随者 , 拿着小本子记录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索菲娅认为其中一些人是“嘤嘤叫的马屁之徒” , 其中她最痛恨的人便是切尔特科夫 。他比托尔斯泰小26岁 , 来自极为显赫的贵族家庭 , 年轻时放弃大好前程 , 投身为农民谋福利的慈善事业 。1883年他和托尔斯泰第一次会面 , 两人志趣相投 , 一见如故 , 从这时起直到托尔斯泰去世 , 切尔特科夫都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 , 他的照片独自一大张 , 按照原有陈设 , 迄今仍悬挂在托尔斯泰书桌的正前方 。
切尔特科夫也是托尔斯泰信仰运动最有力的幕后推手 , 一生心血倾注其中 。他后来支持托尔斯泰在遗嘱中把自己的所有版权“捐给人民” , 这样可以让其思想传播得更远 。他由此被索菲娅视为头号敌人 。2010年托尔斯泰逝世一百周年之际 , 德俄合拍了一部讲述托尔斯泰生命最后时光的电影《最后一站》 , 再现了索菲娅与切尔特科夫间的拉锯争夺战 , 以及托尔斯泰夫妇无休止的争吵 。夹在两难中的托尔斯泰矛盾而痛苦 , 修改遗嘱捐出版权后不久 , 他离家出走 。第二天 , 索菲娅跳进池塘企图自杀 , 后被人救起 。而托尔斯泰走前留下的信中 , 开头便是:“不要以为我出走是不爱你 , 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