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民间故事孟姜女哭倒长城的秘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 。
这个故事大致梗概是这样的:秦朝时期,秦始皇发动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 。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四处躲藏,误入孟家花园,无意中发现了孟姜女正在洗澡 。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 。然而新婚不到三天,万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 。


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孟姜女惦记丈夫,就启程到万里长城寻夫 。一路上吃尽千辛万苦,谁知到了工地后才知道万喜良已经累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 。听到这个的消息,孟姜女伤心地痛哭起来,直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 。
忽然听得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 。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 。最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丈夫的尸骨 。这就是我国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


当然,根据常识来判断,孟姜女哭倒长城是不可能的 。那么,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样产生、流传与演变的呢?有人认为,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 。齐为姜太公的封国,《东周列国志》等书中出现的“×姜”,一般是齐国人 。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 。
所以,他们认为,孟姜女传说的雏形是《左传》记载的孟姜 。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杞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 。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 。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 。严格说来,这时的孟姜女故事和杞梁妻故事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首先,杞梁的身分与万喜良的身份不同,一个是齐国的贵族战将,一个是苏州的书生、秦国的筑城役人 。其次,从二者行为的性质看,贵族杞梁不贪敌贿,战死疆场;万喜良则是不堪辛苦,偷偷逃走 。


再次,从二位女人哭的原因来看,同样是哀哭崩城,贵族杞梁之妻是表达心中悲哀;民女孟仲姿则是为寻求被筑在城中的丈夫遗骸,哭到长城崩倒、白骨尽出 。最后,从二人哭的地点看,杞梁妻是在城郊等候迎接亡夫的棺柩,再抚屍而哭;孟姜女则自己前往长城,哭倒长城 。
随着故事的流传,情节进一步增加和完善 。西汉刘向的《说苑》,增加了“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情节 。他的《列女传》中,又添了“投淄水”的情节 。这样,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汉代,开始接近于孟姜女了 。到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邯郸淳的《曹娥碑》进一步演义,说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并且哭崩了五丈 。西晋时期崔豹的《古今注》继续夸大,说整个杞城被孟姜女哭倒 。
到西晋时,杞梁妻的故事已经走出了史实的范围,演变成文学作品了 。到了唐代,杞梁妻更加接近孟姜女 。诗僧贯休在诗歌《杞梁妻》中,把春秋时期的事情挪到了秦代,把临淄的事搬到了长城内外,把城墙演化成长城 。这样,杞梁妻的故事开始向“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靠近 。
到了明代,政府大修长城,招致民怨沸腾 。老百姓为了发泄对封建统治者的不瞒,又改杞梁妻为“孟姜女”,改杞梁为“万喜梁”,加了诸如招亲、夫妻恩爱、千里送寒衣等情节,创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