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守江必守淮,淮安对南京意味着什么?

为何守江必守淮,淮安对南京意味着什么?
1、“守江必守淮”真正的原因在于长江不可守,若想守长江、保南方则“必守淮”,因为长江缺乏纵深,并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 。长江流域中下游流速较缓,有许多地方可以直接横渡,也就是说长江中下游易攻难守 。
2、所以从战略上考虑,南方政权必须守护好淮河到长江的中间地带,建立稳固的堡垒,这个堡垒就相当于是南方政权的前哨基地 。
3、所以综上所述,守江必守淮是主要是出于战略纵深的考虑 。控制淮河地区,可以有效阻止北方的入侵者逼近江南,而一旦失去淮南,则意味着整个江南在北方大军的铁骑之下,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
4、“守江必守淮”,这里主要指江淮平原 。这个说法自然有其道理,一方面源于长江防线的天然漏洞,另一方面则源于淮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
三国时期,守江必守淮,合肥的兴衰都经历了什么过程?
入巢湖,经江淮运河,过寿春,转涡水,直击中原腹地 。北方政权利用夏季高水位顺流南下,可饮马长江,西可进取武汉,东可威压南京 。凭借水路交通的优势,合肥发挥着枢纽的作用 。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权一方与曹操一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 。俗话说守江必守淮、而欲进取中原,也必取淮河流域为跳板 。
焚烧谷物而还”(《三国志·满宠传》) 。正始二年(241年),孙权「 ”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决芍陂,烧安城邸阁,收其人民 。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三国志·孙权传》) 。

为何守江必守淮,淮安对南京意味着什么?

文章插图
魏晋、南北朝、宋金等但凡南北大分裂时代,“守江必守淮”是南方势力的既定原则的军事战略防御 。三国时期,合肥是曹魏进攻孙吴的军事桥头堡,虎视江南 。
在汉末三国时期,孙权一方和曹操一方围绕着合肥这座城池,展开了长期的争夺 。早在公元199年时,孙策夺取了合肥这座重镇 。但是,一年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开始执掌江东 。趁着这一机会,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刘馥占领合肥 。
东吴第一次进攻合肥,是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势力大损,对江南的战略目标由攻为守 。这个时候孙权就希望借着战胜的余威,把自己的地盘儿向前推 。不管从长期看短期看,而这个决定也无疑是正确的 。
在古代为何南方政权守住长江不可靠,守住淮河流域才能未必输?
淮河的作用不只是后勤组织,以此为凭,进可攻,退可守 。控制淮河,等于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既能北上中原,扩大战略空间,又能南下淮扬,威胁长江防线 。在历史上,在淮河流域爆发的战争,屡见不鲜,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
因此,南方政权想要划江而治,不论是求存,还是意图争霸,仅仅驻守长江防线是根本不可能 。在长江以南无法获取缓冲区的情况下,南方政权便只能选择将防线北移 。
所以,历史上的南方政权要想偏安南方,必须守住长江这个最后一道防线 。但是,如果北方政权占据了包括淮河流域在内的长江以北地区,拥有了广袤的华北平原,久而久之,长江就不是南方政权的天险了 。
为何守江必守淮,淮安对南京意味着什么?

文章插图
所以综上所述,守江必守淮是主要是出于战略纵深的考虑 。控制淮河地区,可以有效阻止北方的入侵者逼近江南,而一旦失去淮南,则意味着整个江南在北方大军的铁骑之下,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
第一,长江是名副其实的天险 。因为在古代那个时候,由于科技和工程水平的限制,在长江上面是无法建桥的,所以想要渡过长江,就必须借助渡船才能行进,那么在渡船的过程中就很容易遭到袭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