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端正的张养浩做义事践行道义的生平事迹

《张养浩传》这篇文章出自《元史》 , 文章内容主要是讲述张养浩的个人信息以及他的生平事迹 。文章没有全面讲述张养浩的诸多事迹、成就 , 主要重点描述了几件能够体现张养浩品行和特点的事情 。
张养浩廉政为民
《张养浩传》大致内容是这样:张养浩 , 字希孟 , 家乡位于济南 。自小他就非常有道德 , 品行端正 。在一次他出门时 , 捡到了一个人掉在路上的钱 , 那个时候掉钱的人已经走出很远了 , 但是张养浩还是追了上去 , 把钱还给了那个人 。张养浩十岁的时候就非常好学 , 读书不分日夜 , 在父母担心地加以制止时 , 他就白天背书 , 晚上偷偷点灯读书 。张养浩勤奋的事情被按察使焦遂听说后 , 就推荐他去做东平学正 。
后来 , 张养浩在京师游历学习时 , 把自己所写的作品拿给了宰相不忽木看 , 宰相看后为他的学识才能感到惊奇 , 并任用他为礼部令史 , 推荐他加入御史台 。在之后有一次 , 张养浩生病了 , 不忽木来探病 , 在看到张养浩简陋的居住环境时大为感叹张养浩是能够胜任监察御史人 。
于是张养浩后来成为了不忽木的属官 , 又被任命为堂邑县尹 。在有那种县尹所住的房子不吉利 , 入住的人都会遭遇不幸和灾难这样的传闻情况下 , 张养浩依旧选择了入住 。在堂邑任职期间 , 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数十所未有设立许可的神祠 , 还免去了有违法前科的人每个月需要去两次官府进行例行审问检查 , 使很多曾经有前科的人对此非常感动并从此改过自新 。张养浩在宽容对待有前科的人的同时 , 严惩那些犯罪却未曾被处理的人 。
即使张养浩离开堂邑多年 , 堂邑当地的百姓依旧记着他 , 为他立碑 , 传颂他对堂邑百姓做下的恩德 。
张养浩山坡羊
山坡羊是张养浩所作的一首散曲的曲牌名 , 这首散曲的全名是《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首散曲是张养浩在前往陕西的路途中游览潼关古塞时 , 见到那里的景色后有感而发 , 写下了这一篇历史名作 。
张养浩登临潼关古塞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的前三句主要描绘了潼关古塞中华山峰峦叠嶂 , 黄河水波涛汹涌的景象以及静待在远处的古都长安城 , 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 前三句话主要表达了张养浩在欣赏到如此雄伟壮阔的景象后起伏不定的激动心情 , 以及追忆往昔后既深感难过又有些许悲愤的心情 。作品的中间两句是张养浩在看到古都遗址后所展开的想象 , 表达了历史终会变迁 , 世事无常 。而作品的最后两句是整首散曲的点睛之笔 , 张养浩直言表达了封建王朝更替中最受难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 , 感叹了百姓的命运的悲惨之处 。
整首散曲中张养浩巧妙地将潼关古塞的景象与历史两者结合在了一起 , 情景结合 , 整部作品散发着一种沉重感 , 将潼关古塞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 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历史朝代的更替造成了众多百姓的悲惨命运 , 无论是一个朝代的兴起还是另一个朝代的衰败 , 抒发对此件事实的感慨与叹息 。
从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可见看出张养浩的学识才能之高 , 散曲的写作水平之佳 。因此 , 张养浩是元代时期极为有名的文学家 , 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