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富豪开启炫富模式也真是醉了!

胶东半岛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一直不乏高门甲第的“大户”、世家,清朝雍正、乾隆年间胶东一带曾经有两家名声显赫的高门大户,一家是黄县(今龙口)的丁氏家族,另一家是栖霞的牟家,两家各据一方 。
龙口和栖霞相距不远,两家富甲一方的大家族又是生活在同一个时期,关于两家比富、联姻的事情无论是史书、族谱的记载,还是民间口传,都流传了下来 。黄城丁氏和栖霞牟氏都是当时胶东地区的高门大户,丁氏经商,牟氏营地,两家可谓门当户对,先后有数代人联姻,其中牟氏一种有三个女儿嫁到黄县丁家,丁家也有一个女儿嫁给牟家 。
网络配图
丁牟两家联姻的趣闻在民间中广为流传 。据说结婚这天,丁家为了显示自己显赫的财力,用红地毯从家门口一直铺到黄县城南门——环翠门,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 。牟家也不甘示弱,送亲的马车达二十余辆,排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 。牟家陪嫁了很多黑色的饽饽,丁家以为不吉利,就将黑色的饽饽全部扔向围观的群众,百姓们纷纷争抢,原来那黑面饽饽竟然是用栗子面做的,当时胶东栗子是很稀有的食材,物以稀为贵,平常百姓们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买一点,吃个吉利,而牟家种了一整片山林的栗子,干脆磨成粉做成饽饽,这种奢侈的吃法丁家没有见过,自然也有不认得 。到了第二天会亲家时,牟二黑看见丁家的八仙桌上摆了两只瓷猫,不知道是干啥用的,他心想这东西吃又不能吃,观赏又不用摆在这里,十分纳闷,为了不在众人前丢脸,他借故上厕所溜了出来,找到一个丁家的小丫鬟想问个究竟,但是小丫鬟怎么也不肯说,牟二黑从怀中掏出两个金元宝,塞给了她,小丫鬟这才低声告诉他,瓷猫腹内装有五双筷子,只要把猫鼻子轻轻一按,筷子就从猫鼻孔中出来二寸,你顺手取出来用便可 。牟二黑这才迅速回到席位上,丁家老爷见时辰已到,就吩咐下人立刻上菜,然后对牟二黑说:“亲家,请用膳吧?”牟二黑淡定的将猫鼻子一点,顺手取来筷子,见竟没有为难住他,丁老爷十分惊讶 。
丁家牟家两家姻亲,几乎每年都有各种礼节上的往来,关于礼物上两家相互炫耀财力的民间传说就更多了,有一年,新媳妇送节令,牟家送来的大包子个头非常大,丁家两个老妈子才能吃一个 。还有丁家在外经商,曾带回一个戏匣子(留声机)送给牟家,牟家人从未见过,觉得十分新鲜,竟然不见人还能唱的这么好听?!于是就在牟氏庄园门前的广场上连放了三天三宿 。
网络配图
关于两家炫富的故事,还有一则流传甚广 。当年牟家老爷和丁家老爷在一起喝酒,等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之后,俩人都有几分醉意,说到牟家房产的事来,丁家老爷说:“你们家庄园480间房,实在是太少了,做我们丁家的钱库都不够用的!”牟家老爷反诘道:“丁老爷,你有钱我承认,但是,如果你能把我的山岚、土地中的大小树木都用挂上铜板,我牟家就服了!”这个故事的结果有好多,栖霞人喜欢牟二黑赢了,也佐证了地为民本 。龙口人喜欢丁百万赢,有点货通天下的意思 。其实细细看来,这则故事无非反映了两家经济文化的差异,从根本上说,也就是经济类型的差异 。牟氏庄园自我封闭,自给自足,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而丁家则兼收并蓄,开放通达 。当牟氏家族将自己的土地在栖霞本地扩张的时候,丁家已经将商业触角伸到了全国各地,北至东北,南至江浙,遍及全国十一个省市,开办的当铺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基本一致,经济类型属于典型的资产阶级的萌芽状态 。丁家和牟家,一个善于经营资本,一个善于经营土地,二族相立,掌握着整个胶东地区的经济命脉,都能够在当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